ste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9-26 12:32

李詩欽感嘆 企業看短不看長 看好物聯網 英業達將從手機切入

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吸納全球資金,英業達(2356)董事長李詩欽有所感表示,臺灣企業花很多時間講今天,很少談更重要的明天跟未來,企業該要有更多未來論述及戰略布局。他透露,未來物聯網時代,終端裝置有7成來自非電腦產品,而英業達將從手機切入這塊市場。
李詩欽昨出席雲協的臺灣雲谷雲豹育成記者會,他表示,由於雲端運算是巨量資料跟物聯網的基礎,理監事已通過提案,雲協將更名臺灣雲端巨資與物聯網產業協會,台北市電腦公會也已加入,獲得3大公會團體支持。
雲端協會通過更名
對於東芝重組,李詩欽認為對英業達不會有太大衝擊,電腦持續往不同的領域方向發展,桌上型電腦往AIO(一體成型電腦)、Thin Client(精簡型電腦)與Work Station(工作站)方向發展,筆電則往平板、Hybrid(混合電腦)與超薄筆電發展,總和來說電腦出貨量明年會比今年成長。
但是他也表示,中國很多物聯網相關的企業雖仍然虧損,但商業模式已經獲得投資人的認同,在未來物聯網的時代商機非常大,他舉高盛最新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有280億個連網裝置,但電腦只是聯網裝置中的3成,其餘7成則是智慧手機,將由英華達切入,英華達目前除跟小米合作手機代工,也會擴張到其他領域合作。
李詩欽表示,英業達第3季法說會時將會加強對未來的論述,對未來的營運有更清楚的方向與輪廓。他透露,英業達內部的投資小組今年轉向對新創技術及團隊進行投資,目前已有5~6個案子,比方最新一個投資案本周敲定,主要是入股一家開發伺服器到手機間下載頻寬的技術團隊,他坦言投資仍會圍繞在本業上。
臺灣企業市值偏低
李詩欽近期拜會小米創辦人雷軍,又看到阿里巴巴上市效應,有所感表示,台灣企業過度重視現在的事情,較少關注未來的論述,也使得臺灣企業的市值偏低,但他不是為股價抱屈,而是希望調整公司,加強對未來的論述,以提升企業營運價值,希望獲得更多投資人認同企業價值。
李詩欽表示,美國跟中國的標竿企業做得很好,但相對其他國家做得差,台灣沒有落後很遠,希望能在兩大國以外不要輸,在《亞洲週刊》華商2000大中,希望台商能夠排在前面,市值也要努力成長。他坦言:「臺灣產值大,但產值大不表示市場價值高。」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