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ste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9-17 22:19
信託商品大翻新 資金投資公建在望
信託商品將大翻新,金管會昨宣布,鬆綁共同信託基金、集合管理帳戶等規定,未來各銀行可把投資人的集合管理帳戶客製化,可訂做結合退休金管理、公共建設(如公建證券化商品)、都更等集管帳戶,投資人理財管道將更多元。
集管帳戶限制鬆綁
此舉對銀行來說,可開發創新金融商品,推動客戶資產管理和理財;對財部而言,可讓信託資金投入公建,公建資金來源多元;而投資人則是多了個理財新管道,創造3贏。
「集合管理運用帳戶」是金錢信託的一種,由銀行信託部將不同客戶的錢、但有相同投資標的者(如都想買股票),集合起來做管理運用。目前僅5家銀行有集管業務,規模87億元,較2007年全盛時期420億元大幅減少。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解釋,集管帳戶縮水是因2008年金融海嘯後,投資信心不足,信託帳戶規模開始銳減,銀行又因規模小、發行成本高,才逐一退出。
她說,現在投資信心恢復,是把舊商品翻新、鬆綁法規的好時機,希望藉此讓信託商品重拾活絡,修正草案最快將在10月上路。
依金管會草案,集管帳戶將區分為專業和非專業投資人,其中專業投資人,運用投資商品的標的信評,從BBB-放寬到BB-且採備查制;其次可針對目標客戶,將資金投入都更、公建或退休金管理等。官員舉例,如財部正推動公建證券化,未來民眾集管帳戶,將可投資公建,分享公建成果。
據資料顯示,5銀行中,僅台新銀推5檔結合退休金管理集管帳戶,其他如上海銀行、一銀、華銀和合庫銀,都是以基金組合集管帳戶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