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9-11 10:46
揮別黑箱 談判進程主動說明
遭外界詬病的「兩岸談判黑箱作業」,終於有新局面。換了兩名女將任談判代表,加上經濟部長杜紫軍願意溝通的個性,這次談判難得有官員願意說明,這小小的動作,卻是經濟部對外溝通的大突破。
經貿談判是「give and take」的過程,雙方談判底線向來被視為最高機密。過去八場貨貿談判,外界僅得知兩岸輪流舉辦,事前連地點、時間相當保密,遑論談判內容,媒體的報導可說是在迷霧中找方向。
服貿協議文本在立院的審查,引爆318學運,這經驗也說明,若不與民眾好好溝通,再好的政策也是行不得也,尤其在學運期間,當時還是次長的杜紫軍代表經濟部出席校園說明會,來自學生的批評,杜紫軍都聽入心裡,因此這次貨貿在台舉行,他就決定適度讓外界知道貨貿談判的進程。
舉例來說,此次不只天天有官員願意接受提問,三天談判結束後擬以新聞稿方式說明。昨晚,國貿局長楊珍妮以電話接受媒體集體發問時,強調只做大方向的說明,每日談判進程可以談,但次日雙方規劃有哪些談判內容,屬不能說的秘密。
雖然楊珍妮形容首日談判氣氛良好,但其實雙方人員都是如履薄冰,字字句句都要斟酌。以張顯耀去職一事為例,曾令我方人士擔心影響兩岸經貿談判,但據指出,昨天在現場,「沒人敢探測」。我方人員只能謹守「維護國家利益」六字箴言,小心翼翼不出錯。
雖然「透明」得有限,但經濟部顯然已了解「主動說明,會比事後澄清來的有效」,經濟部若能把民眾的感受常放在心上,溝通才能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