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3-27 15:03

03/30號傳真稿筆記(林麗雪)

國內基金市場大打中國牌
中國基金買氣開低走高
今年以來,國內投信基金募集幾家歡樂幾家愁,中國基金是唯一殺出一條血路的產品,吸金已逾百億。但也有至少六檔新基金,不是夭折,就是黯然出場;中國市場還是明燈,中國基金熱,看來不熱到下半年都很難。
國內的中國基金募集熱潮,從第一階段外商投信主打,到現在第二階段,由本土投信擔綱,炒熱國內的中國基金熱。這塊商機,是國內投信今年唯一可期待的,怎樣都要使盡渾身解數拉抬。不過,市況看起來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仗仍打得辛苦。但隨著中國市場的市況沒有再惡化的跡象,基金募集市況應也可望轉佳,年初因為市況不佳而撤件的基金,應可望逐漸減少。
新基金募集命運大不同
今年以來,國內投信基金募集兩樣情,除了時間是一個分野外,市場的區隔也關係重大。就時間來說,三月以前開募的基金幾乎都鎩羽而歸,若基金募集未與中國市場連結,也幾乎都無好成績,即便是訴求穩健報酬的債券基金,也沒好下場,更別提訴求社會責任基金,募集更是慘澹。
今年第一季新基金募集的命運多舛,應是史上紀錄。年初以來就有六檔基金無法成功募集,而夭折的原因多元,包括瑞銀亞洲雙主軸債券及康和比聯社會責任永續兩檔基金,都是已經開募,但因為募集成效不佳而申請撤銷;金復華印度洋世紀、華南永昌伊斯蘭世界及保德信中東歐非基金,都在去年下半年核准募集,但相關市場市況卻一直沒有起色,而無法順利開募。
只有中國基金,今年以來募集殺出一條血路。不過,因為一口氣有近十檔中國基金募集,也讓業者戰戰兢兢,聯邦華人旗艦基金就因為同時間市場募集大中華基金的家數太多,總經理林怡君就直言,小投信的宣傳預算有限,因此先不加入戰局。
可見中國基金募集仗打得有多激烈,而這場戰,不僅是行銷戰,更是通路戰,各家投信幾乎動員所有可用資源,怎麼樣也不能讓這個今年唯一期望的基金市場落空。最近開募的新光中國成長基金,更是一口氣動用集團的力量,邀請到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分析師王慶來站台,業者可說使出渾身解數。
中國基金募集比預期好
因此,三月初中國基金開募以來,市場從不看好,到匯豐中國動力、第一富蘭克林中華基金分別募集三○及二五億元成立,第二波由本土投信接棒的中國基金募集,氣氛確實開始轉好,但即便如此,業者仍繃緊神經,深恐一個閃神,今年期望又落空。
就有業者指出,連第一富蘭克林這個掌握了第一金保管銀行通路優勢的外商投信,都延長一周募集,才能繳出募集二五億元成立的成績,其餘本土投信的募集壓力可以想見。
最近開募的永豐大中華基金、元大新中國基金及新光中國成長基金,已都陸續傳出好消息,像元大新中國基金開募首日就募集十五億元,已刷新過去半年的基金募集紀錄;而緊接著安泰ING中國機會基金,也將在四月初開募,繼續測試市場熱度;不過,樂見的是,國內這一波基金募集,已有近百億元的資金重回基金市場,為兩岸資本市場的資金行情加溫,不失為好消息。
資金陸續蠢動,和全球市況轉佳、中國市場狀況沒有再惡化有關,就連先前對中國市場看得最悲觀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王慶,看法也開始略偏為樂觀。
王慶仍預估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只有五.五%,不過,他現在改口認為,中國經濟第二季雖仍有再惡化的風險,但下半年中國經濟就可出現V型反轉,以季來看,則是出現W型的走勢,第一季重挫、第二季平穩,第三季再加速的走勢,今年中國經濟成長是漸入佳境。
對於市場質疑王慶對中國的GDP看法太過悲觀,王慶則反擊道,在他看來,中國今年能達到五.五%的經濟成長率,一點都不悲觀,且是相對積極的;王慶並舉例,以中國經濟占全球一成的影響來看,五.五%的經濟成長率,單一個中國經濟體占全球的經濟成長率就達到○.五%,這在王慶眼中看來,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投資,也是相對樂觀。
看來,中國想不當明燈都難,而仍在觀望是否募集的友邦龍象中印基金,隨著市況轉佳,也可能隨時展開募集;加上德盛安聯中國策略增長及寶來大中華價值指數基金第二季若陸續核准募集,這一波中國基金熱,有機會一直熱到下半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