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8-28 08:41

賀鳴珩:師法歐港星國際化

【時報-台北電】由期貨公會主辦的2014台北國際期貨論壇昨(27)日登場,邀請國際三大交易所歐交所、港交所與新加坡交易所,分享交易所邁向國際化里程的成功經驗。期貨公會理事長賀鳴珩指出,該三大交易所都歷經證券與期貨單位合併,及成為公開發行市場(IPO)交易標的,這都將可作為台灣未來的學習對象。
歐交所目前是僅次於CME Group與ICE/NYX,全球排名第3的交易所,歷經了整合證券、期貨、結算後,目前共有1,900項商品,並於2001年IPO,去年稅後獲利高達新台幣380億元。今年3月取得台灣期交所5%股權,並合力推出歐台連結商品,未來將更積極跨足東方市場,目標與台灣、中國、韓國、新加坡、孟買等交易所有更密切的合作。
觀察今年7月以來港交所的股價已大漲22.9%,近來更因滬港通效應加持,成為矚目焦點。港交所資深副總裁許正宇指出,港交所國際化藍圖愈來愈清楚,自1993年第一檔H股掛牌後,香港便把握中國資本開放契機,逐步成為全球領先的交易所。
許正宇表示,港交所今年也將推出倫敦銅、鋁、鋅期貨等民生金屬小型契約,更貼近中國需求,目標要強化人民幣的國際化生態圈,並坐穩亞洲商品中心的地位。
此語一出,讓新加坡交易所(SGX)執行副總裁周士達也直言:「SGX不怕有競爭者,而且愈多競爭者愈好,因為他們發展各式各樣的產品與服務,都是SGX可以學習的對象。」其實,新加坡與台灣證券交易所也預計於推動「台星通」,分別以「台灣50成分股、新加坡30檔藍籌股」連線跨境交易。周士達表示,SGX一直以高規格的國際化標準從事作業,讓SGX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黃鳳丹/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