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ecky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8-23 15:33
亞洲石化業 大買美石油氣
亞洲石化公司正紛紛建造儲油槽並改裝工廠、添加設備,以儲存、加工從美國進口的液化石油氣(LPG),看準美國頁岩油開採熱潮將帶來充裕供應量,足以取代成本更高的石腦油(naphtha)作為生產原料。
三星道達爾石化公司(Samsung Total Petrochemical)、樂金化學(LG Chem)與荷蘭皇家孚寶(Royal Vopak)等在亞洲營運的石化公司,都計劃在未來一、兩年擴建進口碼頭或翻新工廠,為擴大採購LPG做準備。LPG是製造各式各樣消費與工業用塑膠製品的原料。
亞洲石化業者傳統上用石腦油作為原料,現在改用LPG是因為美國的供應量日益增加,已導致價格降到比石腦油和中東供應的LPG更便宜。明年加入運輸的油輪數量增加,也有助於降低美國至亞洲的運輸成本。
石腦油的使用量減少,將衝擊亞洲供應這種燃料的業者,例如印度的國營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和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 Petroleum)。
這些供應商已被迫削減他們銷售石腦油的價格與LPG的價差。
亞洲擴大採購LPG,則可望協助美國降低預料可能產生的供給過剩,而且在全球貿易仍在費力走出金融海嘯陰影之際,讓運輸業者有更多生意可做。
密切追蹤亞洲燃料市況的交易員表示,自今年6月以來,南韓、日本、台灣和泰國的石化公司已大幅提高LPG的使用量,因為每公噸LPG的價格已降到比石腦油便宜至少50美元。
一位交易員說:「遠東地區自6月以來,每月的LPG用量已增加到35萬至40萬公噸。」相較下,過去每月用量頂多25萬至30萬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