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蘭德倫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4-08-17 09:50

愛美賭上健康 糖尿病飲食失調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特稿)對於凱薩第‧金特爾而言,身為「糖尿病飲食失調」的後果,就是讓她年紀輕輕就得了白內障,同學與朋友們知道她拿身體健康開玩笑,慢慢疏遠、減少聯絡,也讓她變得孤單。
糖尿病患者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施打胰島素,對於控制血糖具有重要影響,也關係到個人整體健康。然而,某些糖尿病患者卻故意略過或減少胰島素注射,以為因此能夠達到「瘦身減肥」的結果,這種狀況被稱為「糖尿病飲食失調」(Diabulimia)。
糖尿病+暴食症=糖尿病飲食失調
「糖尿病飲食失調」一詞是由「糖尿病」(Diabetes)與飲食失調當中的「暴食症」(Bulimia)組合而成,雖然並不是受到醫學界正式定義的疾病名稱,但近幾年經常出現於媒體報導。美國廣播公司(ABC)2013年2月8日的一篇新聞報導,標題便是「糖尿病飲食失調:糖尿病患者減重的危險方式」(Diabulimia:The Dangerous Way Diabetics Drop Pounds)。
故意不打胰島素的作法,聽起來頗為誇張,但某些糖尿病患者卻不惜冒著危害自身健康的風險,甘心成為「糖尿病飲食失調」,尤其是年輕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住在西雅圖的凱薩第‧金特爾(Cassady Kintner)便是實例。目前就讀研究所的凱薩第‧金特爾從小患有第一型糖尿病,從14歲開始,由於在學校受到追求細瘦姣好身材的同儕壓力,她開始在自己的胰島素施打上動手腳,瞞著家長故意不打針,希望能夠因此減輕體重。
根據統計,「糖尿病飲食失調」最年輕的患者年僅13歲,年齡最大的有60歲。西雅圖兒童醫院(Seattle Children's Hospital)醫師艾萬斯(Yolanda Evans)指出,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按醫師指示施打胰島素,將造成致命的後果,因為患者血糖指數會升高,最後陷入昏迷,甚至因此喪命。
糖尿病患者避打胰島素 可快速減肥卻也致命
「糖尿病飲食失調」可能面臨的其他健康風險,還包括神經系統受損、腎臟受損、骨質疏鬆等。根據2007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在長達11年的期間內,故意減少胰島素施打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比正常施打胰島素的患者,高出足足三倍之多。
為何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會出現飲食失調的問題,進而想透過減少施打胰島素的危險手段來減肥?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精神病學系副教授葛柏法布里(Ann Goebel-Fabbri)指出,醫學界目前仍不清楚兩者之間的確切關係為何,但糖尿病患者必須時時刻刻注意每餐飲食內容、碳水化合物指數、計算卡洛里,可能具有某種程度的影響,「許多時候,這可能反射出一種飲食失調的心態。」
患有第一型糖尿病長達23年,因為病情需要控制飲食,又引發嚴重飲食失調,大約10年期間飽受糖尿病、飲食失調雙重折磨的艾莎‧布朗(Asha Brown),走出陰霾後成立健康關懷組織「我們有糖尿病」(We Are Diabetes),目標在於協助曾與她有相同經驗的病友,透過生理與心理、情緒層面的專業醫療,逐漸恢復健康。
艾莎‧布朗談到自己出現飲食失調的肇因時曾指出,因為糖尿病的關係,每天三餐都要非常注意飲食內容,並且計算身體活動量,注意施打胰島素,但她有時候刻意讓自己血糖升高,以避免突然在約會或重要活動時突然發生低血糖(hypoglycemia)的窘境,如此習慣很快地演變成飲食失調,「我已經忘記了如何照顧好自己,飲食失調變成我的整個世界」。
為身材外觀賭上健康 反失去友誼
她說,幸好自己即時向先生與家人透露隱瞞多時的秘密,親友送她到專門治療同時患有飲食失調與糖尿病的療養中心,才讓她的健康得以挽回。艾莎‧布朗指出,糖尿病友如果願意站出來,把他們內心深處正在掙扎的問題誠實地告訴家人、朋友與醫生,「我們就有更好的機會,可以建立更扎實的支援,給與支持。」
另一方面,凱薩第‧金特爾分析自己的經驗認為,避打胰島素比市面上任何瘦身方式都更加迅速有效,短短兩天就可以減掉10磅(約4.5公斤),而且因為效果非常明顯,眾人都會給予許多讚美,「這對年輕人來說,具有相當高的吸引力,因為年輕人不會考慮到接下來的後果會是怎樣。」
對於凱薩第‧金特爾而言,身為「糖尿病飲食失調」的後果,就是讓她年紀輕輕就得了白內障,同學與朋友們知道她拿身體健康開玩笑,慢慢疏遠、減少聯絡,也讓她變得孤單。她回憶說,以為自己這樣做可以騙過大家,事實上大家卻早就看穿她的偽裝,在家長協助下接受治療,慢慢調養身體,恢復健康。對於未來人生規劃,她希望以自身經驗做為教訓,成為一名輔導顧問,幫助與她過去有著相同問題的糖尿病患者。(詳細內容請參閱全球中央雜誌8月號)
.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