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大 發達集團董事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8-14 14:12
接管國寶、幸福 是果斷正確決定
金管會終於接管國寶、幸福兩家問題保險公司,這是金管會成立以來首度同時接管兩家人壽保險公司,從這兩家公司資本嚴重不足、經營屢屢違反法規與較高的營運風險等因素來衡量,金管會這是有勇有謀的決定與作為,我們肯定並予支持。
首先,在資本嚴重不足方面,這兩家保險公司的淨值(股東權益)早已經為負值,而且淨值缺口日漸擴大,加上這兩家公司增資意願低落,提出的增資計畫可行性弱,因此要改善資本嚴重不足的機會微乎其微。國寶今年第一季的資產為599億、負債達842億,淨值缺口為243億;幸福則是資產為595億、負債達818億、淨值缺口為236億。上述數據代表的意義是,這兩家公司要以不到600億元的資產,負擔800多億元的負債,顯示經營已到了相當困難的地步;同時,也造成這兩家公司去年有20餘億元的虧損。
由於十幾年來全球吹起低利率風潮,保險公司收到保費後的資金運用,投資報酬率偏低,但是由於保單長期的特性,過去高預定利率保單的發行,使得保險公司未來需支付保戶較高的理賠,亦即保險公司負擔較高的資金成本,經營必然陷入困境。例如: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投資報酬率約4%,但資金成本為5%至6%,在成本大於投資報酬率的情形下(缺口達1至2個百分點),保險公司很難長期經營下去。一般保險公司由於資產仍然大於負債,還能支撐上述的挑戰;但是國寶、幸福兩家公司的資產卻遠低於負債,因此無法承受成本的負擔,而且困境會持續加重。以國寶人壽而言,2009年淨值缺口為87億,2012年擴大至209億,今年第一季更惡化至243億;幸福人壽的淨值惡化的狀況亦十分類似。同時,這兩家公司近三年的營運皆有數十億的虧損。
在淨值(股東權益)嚴重為負的狀況下,要脫困只能靠股東增資,但是這幾年這兩家公司增資意願很低,最常看到的是每幾年才見到2億的增資。在增資幅度微小、淨值缺口巨大,顯現出目前的大股東已經不夠資格經營該公司。
其次,就經營屢屢違反法規與較高的營運風險方面,從主管機關網站可以發現,過去六年來,這兩家保險公司都有20餘件的重大裁罰案,平均每年有三到四件,裁罰內容最多的是大股東未按計畫增資,亦有許多財務業務的重大缺失,包括未提足法定準備金的精算缺失、嚴重違反不動產投資禁令、違反保險招攬規定。特別的是,國寶人壽有多次「未依限將清償協議代償案所取得之不動產變現處分案」,還有一年多前令主管機關震怒之介入龍邦國際董事、監察人改選事件;而幸福人壽則有多次嚴重違反不動產投資禁令。這些案例在在顯示這兩家保險公司的大股東只想運用保戶的錢,做「自已想做的事」,頻頻違反法規、加大營運風險,但卻不願意拿錢出來增資。
因此,我們呼籲國寶、幸福人壽的全體保戶、員工支持主管機關接管的決定,並監督主管機關後續處理措施,包括:出售給適合團隊或者成立過渡保險公司,以及保戶、員工權益的妥善維護。在接管國寶、幸福之後,我國壽險業最緊迫、也是最關鍵的任務就是增資,因為即使是國內大型保險公司的淨值仍僅占資產的3.6%左右,不僅低於壽險業的平均(3.9%),而且遠低於銀行業的平均(6.5%);更何況,壽險業在2000年之前發行的高預定利率保單,仍存在重大的利差損。不要忘記,先前金管會接管國華人壽時,政府總共花費900餘億元填補資本漏洞,而這次接管國寶、幸福預估還要花費600億元以上,政府應該沒有更大的能耐再承擔問題保險公司,因此,保險業想要業務更加開放,則需先充實資本,穩住體質,才能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