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請教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7-27 05:24
美出狠招 課我太陽能廠重稅
國對台灣、中國大陸太陽能反傾銷調查初判結果於昨(26)日台北凌晨時間出爐,台廠被課徵反傾銷稅率介於27.59%至44.18%,高於原預期的20%以下,讓業界傻眼,大陸廠家稅率26.33%至165.04%,主要陸廠稅率與台廠差距小。太陽能業者擔憂,「下半年將提早過寒冬」。
兩岸目前囊括全球太陽能電池九成市占,2012年美國首度對大陸太陽能廠實施雙反(反傾銷與反補貼),台廠因此得以大賺陸廠轉單財,陸廠採購台灣電池,再製成模組輸美,以規避雙反稅率。但這也引來美方這次把矛頭同時對向台灣與大陸業者,對大陸業者進行新雙反調查,對台廠進行反傾銷調查。
台灣反傾銷調查的應訴代表業者為茂迪與昱晶,初判遭美國商務部認定傾銷,課徵最低稅率是昱晶的27.59%,最高為茂迪的44.18%,其他業者如新日光、昇陽科等,適用稅率為前兩者的平均值35.89%。
在初判後,近期業者產品銷美通關,就必須提供與反傾銷稅率相當的現金擔保。
陸廠今年6月已被美方初判課徵18.56%至35.21%的反補貼稅,這次反傾銷稅率最低的為天合的26.33%,晶科/昱輝遭課徵58.87%反傾銷稅,另有42家廠商課徵42.33%稅率,其他大陸業者則課徵165.04%稅率,但這些業者規模都較小。
業者指出,台廠根本沒有補貼,也沒有傾銷情形,但這次台廠平均反傾銷稅率在35%左右,比陸廠2012年首次雙反平均稅率約30%還高,甚至這次天合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稅率合計,在扣掉重複計算部分後,實際新雙反稅率也僅29%上下,因此美方反傾銷初判對台廠可謂相當不公平。
台廠6月下旬與7月的業績,已受反傾銷初判前觀望氣氛影響下滑,主因是陸廠轉單明顯降溫,價格也直直落,業界原期待判決的不確定因素消除後,8月可回溫。如今台廠稅率出乎意料之高,恐怕轉單生意將泡湯。陸廠生產成本較低,乾脆回頭採用自家電池製作模組輸美,適用首次雙反稅率還更划算。
遭受反傾銷意外重擊,台廠業績與股價恐怕都會受到壓力,有業者私下表示,如果無法提出因應對策,台廠接下來可能面臨減產與裁員的命運。
後續美方將於8、9月派員到茂迪與昱晶查核先前申報資料,預定12月15日進行反傾銷終判。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則規劃於明年1月29日公布最終的產業損害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