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ful 發達集團董事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7-26 06:53

劉芳榮 商辦當起家庴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我沒有房子,我買的是辦公室」,富蘭德林證券公司董事長劉芳榮提到自己登陸打拚十多年,名下沒有房子,只有位在上海徐家匯區的辦公室,忍不住哈哈大笑。不過,他說,上海辦公室好比他的「起家厝」,他剛開始創業時,還曾經以辦公室為家,住了一、兩年,情感上也像是名下有個房。

圖/經濟日報提供
劉芳榮闖蕩大陸15年,是不少大陸台商的最佳財務顧問兼「生活指導員」。這幾年隨著兩岸事業擴展,他的辦公室一路從上海徐家匯、台北基隆路,拓展到北京金融街與台北101大樓,最近他還敲定,要在上海浦東的陸家嘴再設一個辦公室。不過,除了徐家匯的「起家厝」是買入持有,其餘都是租的。
提起這段買入「起家厝」辦公室的過程,劉芳榮說,「在2003年出手買下前,我都是跟房東租,三年租約一到,房東提到想賣掉,如果找到新買家,我就得搬走」。他說,對創業的人來說,最怕居無定所,當遊牧民族,「我若沒咬牙買下來,之後可能要煩惱搬家問題,還得跟客戶一一通知解釋,想到這些,我乾脆把辦公室買下來」。
劉芳榮的「起家厝」辦公室,位在繁華的徐家匯區、交通大學旁。2000年,他剛開始創業找據點時,常常一個人揹著包包,一棟一棟地找尋徐家匯合適的出租商辦大樓。他解釋,徐家匯附近有不少台商,每次約客戶談生意時,他都會約在附近的太平洋百貨,因此一心就想往徐家匯區找辦公室立足。
沒想到才租了三年,就面臨要買下的問題。他苦笑,以現在上海房價行情,當年出的價還不算貴,不過,對一個新創業者,資金壓力不小,「現金不夠,就跟銀行貸款,十多年下來,也慢慢沖銷了」。
他形容,當年創業就是一股腦想怎樣活下去,買了辦公室之後,為確保每個月都付得出貸款,得要拚命帶進新業務。至於何以這些年他事業有成後,卻沒有刻意在自己名下買房置產,他說,愛買房子的人多是著眼於買房投資,「我比較沒有心思做自己的理財,但是幫別人規劃理財,是我本業,我就好好做。」
相較於不少理財顧問,會建議年輕人在出社會後,努力存錢買房,劉芳榮說,他的看法正好相反,他很贊同之前王品集團董座戴勝益曾說,初出社會的薪水,最好都拿來投資自己,「年輕時候賺的錢,可能都是小錢,但是投資自己後,以後可能靠著專業技能賺到1,000萬元。」
劉芳榮說,有計畫地投資自己,要做「2+2」兩件事,第一個2是指要懂兩個異文化,第二個2是要有兩個專業,例如財務能力加業務能力,「年輕的時候,總要出去闖一闖,去自助旅行也很好,不要悶在台灣的小世界,走出去,世界才會大」。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