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ful 發達集團董事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7-24 20:30

這不僅是藝術 更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建築家/文/Boat、圖片來源/darielstudio】
「我們都應該有一間小屋,放置一切對物質追求的慾望;也應該有一座花園,在疲累的悲傷中,推開後門,去看看清風明月,行雲流水。這園子栽的是智慧樹,流的是忘憂泉,開的是自由花,搭的是逍遙橋……。」大概是我還在讀中學的時候,看到這段關於精神家園的文字,內心憧憬不已。只是工作之後忙碌的日子早將這塊自留地拋諸腦後,直至看到了上海常德路上的這棟被叫做「The Villa 621」的房子,當初關於精神家園的所有文字全都浮出了水面。而我也自以為是地認為,這棟房子便是Dariel Studio的精神世界所在了。
在這條滿是法國梧桐蔭蔽的街區,有很多典型的上海式殖民風格建築,而「The Villa 621」所在的便是其中之一——方方正正的四層小樓,每半層內有一個空間,外部是紅磚與石灰牆面的有序結合,中歐風格的建築和老式弄堂在這裡完美相融。

這幢典型的上海殖民風格的建築始建於 1923 年,曾經是一位英國海關官員的官邸,自那時起,幾代中西家庭曾在這裡生活,來來去去之間,在這幢屋子里烙下了時代的印記。將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它的命運又掌握在了一位法國人手裡——Thomas Dariel。正是他把這棟房子租下來改造成了自己團隊的辦公室,不久前剛剛從原來躲在嘈雜市井中的「湖絲棧創意園區」搬了過去。
這幢4層樓高的建築具有上海房子典型的空間結構,每半層各一個空間。設計師保留並修復了眾多20年代上海建築特有的Art deco裝飾元素等細節,老式的鐵藝窗框;舊時壁爐雖被拆除,但保留了最先的壁爐形狀和古典的裝飾花紋;具有裝飾線型圖案的護牆板;衛生間的牆面和走道地面上鑲嵌的特色花紋瓷磚等,這些充滿歷史感的美好都是設計師在向20年代的建築時代致敬。


在保留建築的原貌和特質的同時,Thomas Dariel還是希望將其轉變成一個具有功能性且通透明亮的辦公場所。落地窗代替了原先的木門,使得光線可以照進整個空間,跳躍的暖色調為辦公空間帶來現代感並區分不同的功能區域。淺色調的木地板和誇張的不鏽鋼鏡子也點亮比較陰暗的樓梯間。

事實上,The Villa 621不僅是一幢辦公樓。Thomas Dariel希望將其打造成一個孵化創意,為設計和設計師所鼓舞的鮮活空間。當然創意產出早已是Dariel Studio團隊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然而,Thomas Dariel現在更希望透過室內設計,利用各種形式和語言來探索設計。
Thomas Dariel正在為其自有的家具品牌努力,將在年末向公眾展示。他也十分熱衷於與設計師們進行對話,並且推動有天賦的年輕設計師的作品。因此Dariel Studio利用底層作為展廳,不定時展出各種設計和藝術品,向更多的公眾打開發現設計的大門。

「一個人光有今生今世是不夠的,他還應當擁有詩意的世界。」而這「The Villa 621」便是Thomas Dariel向大家呈現的詩意世界吧。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