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7-22 08:49

葉倫點名股價膨風,美生技股資金奔逃

【時報-台北電】金融時報報導,由於聯準會(Fed)上周釋出生技股價過高的疑慮,使得投資人資金大舉自美國生技類股撤離。7月iShare納斯達克生技股ETF資金流出達4.45億美元,使得今年呈現淨流出局面。
儘管生技股被視為高風險股票,但近年來股價扶搖直上。一些規模較小、握有先進研發實力的公司往往獲得市場青睞,投資人們押注於這些企業,期待藉由其藥品或醫學上的突破可以大賺一筆,但也有許多失敗的案例。
上周Fed主席葉倫赴國會進行貨幣政策報告時,點名生技股、小型股和社交媒體股的股價「似乎過度膨脹」。
葉倫說法一出,納斯達克生技股指數連跌3日,重挫6%,市值縮水近400億美元,直到上周五才回彈3%。
今年納斯達克生技股指數累漲10.6%,仍較4月的低點高出16%,當時因市場恐慌促使股價下挫。
據ETF.com資料顯示,過去一周約有3.26億美元撤離納斯達克生技股指數。
代號為IBB的iShare納斯達克生技股ETF(指數型股價基金)自7月起資金流出達4.45億美元,導致今年淨流出7,700萬美元。該指數在2013年流入資金達7.47億美元,帶動生技股指數勁揚65%。
Oak Associates投資經理人史蒂波生(Robert Stimpson)表示,若針對個人化醫學的概念、目前熱門的基因體學研究以及新藥研發成果來看,生技股原本的投資論點仍在,但他強調,「現在正是恐懼與貪婪的循環。規避風險的氣氛重回市場,人們感到更恐懼。」
另有分析師認為,生技股的股價只是反映出投資人所期待的高成長率。與其他具有規模的公司相比,生技股成長率相對較大。BTIG首席策略師葛林浩斯(Dan Greenhaus)表示:「小型股和生技股的股價向來就偏高,他們從不被認為會很便宜。」(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