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犇 發達集團副董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7-16 08:46
外資大摩:降評台股至中立,按讚12金釵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股在金融權值股帶動下,指數持續挑戰高點向萬點行情前進,但大摩出具最新的台股策略報告,則是將台股的評等由「加碼」降到「中立」,主要是7月定量模型中降評了半導體評等,由先前的「中立」降至「減碼」。此外,降評也反應了台股價值面,在經過此波的上漲後,不再這麼具有吸引力,台股P/B值與本益比已分別達2與14.9倍,高於2000年以來平均值約6%與5%。並且,獲利上修的調整轉弱,技術指標呈現超買,以及對成熟市場的出口是否能抵銷下半年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隱憂,都進一步促成大摩下修台股評等。下半年的台股族群,大摩欽點內需具有亮點,金融相對便宜,而科技股已反應利多,風險增溫。
雖然大摩降評台股,但還是給予12檔個股「買進」評等,包括:鴻海 (2317) 、日月光 (2311) 、可成 (2474) 、F-臻鼎 (4958) 、聯電 (2303) 、華碩 (2357) 、F-鎧勝 (5264) 、國泰金 (2882) 、元大金 (2885) 、F-金可 (8406) 、儒鴻 (1476) 、F-美食 (2723) 。喊「賣出」矽品 (2325) 、大聯大 (3702) 、F-TPK (3673) 、宏達電 (2498) 、宏碁 (2353) 、台灣大 (3045) 、遠傳 (4904) 等。
展望下半年台股,大摩指出,科技股今年以來已經領先大盤13%,主要是一、PC走出谷底出貨改善,二、蘋果的新品循環。三、三星市占流失。四、中國4G智慧型手機提前備貨等。然而,目前看來這些利多都已經反應在股價上,下半年中國手機的存貨風險恐將成為新隱憂。
大摩認為金融股目前是相對較便宜,只是相關的點火題材還需要再加把勁,例如兩岸的金融進一步鬆綁,以及升息等。至於電信族群,大摩仍是持較謹慎態度,但在特殊的周期性材料股,若中國下半年金融情勢好轉,可能有潛在的向上機會。台股的內需股是大摩看好的亮點,儘管目前看來估值已經有些偏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