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鍾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4-06-21 11:41
品人生:廣設廉價工廠大學 另類台灣奇蹟
廣設廉價工廠大學 另類台灣奇蹟
【聯合報╱張慶瑞/台灣大學副校長(台北市)】
林百里先生提到大學不該像工廠量產,今天台灣廣設大學更是設立許多廉價工廠來量產。台灣大學數目快速的增加,是繼經濟奇蹟後另一項傲視世界的「台灣奇蹟」。
數年前有個美國科學院院士來台訪問,偶然談及台灣有多少所大學這個議題,當他知道總數是加州的公私立大學總數目的三至五倍時,他先是訝異,後則大笑。他訝異的是台灣政府如何有經費支持如此多的大學發展,大笑的則是台灣又如何每三年去挑選出如此多的傑出學術行政人才來經營一流的大學。
古代的貨幣理論中早有「劣幣驅逐良幣」的說法,當政府快速製造出許多有瑕疵的產品,結果必然造成對良幣的打擊,導致傑出人才無法在過強調平均的環境中得到足夠養分成長。
流浪教師與大量無法就業的大學畢業生,都顯示事業經營者對學校訓練的學生開始有了懷疑。高科技廠商常因無法信任現有大學生的素質,而改變聘人策略。經驗法則讓用人單位逐漸針對部分學校與科系採行了預約學生制。多就是美的概念,是無法應用在經營大學的,市場區隔與大學特色的建立,是重建口碑的最佳方向。
大學充斥的另一副作用,便是政府資源分配的困難。只有無窮的教育資源才能達成「不放棄任何一個」的理想,過分理想化一定造成「全體都沒足夠資源」的極端結果。
全球有許多不同大學評鑑系統,依自訂評鑑準則排名,台灣的著名大學在各種排行榜中也能於華人系統中領先,因此媒體常引以為傲。然而所有的排名指標絕大多數,都是以成就與績效來做參考標準,很明顯是一種教育投資的「落後指標」。
台灣由於以往重視教育,集中資源投資少數大學,使得台灣有驚人的經濟成就,也使得大學的世界排名能於華人世界中領先。但是近十年來台灣由於廣設大學,但是教育經費投資總額卻未能依比例成長,再加上多年來的學費凍漲,使得比起所有鄰近國家,台灣各大學的年度預算已是相對不足。
現在的教育績效如果是「落後指標」,現在的教育投資就是「領先指標」,領先指標下滑時,也意指著未來的落後指標必將下滑。新出爐的泰晤士排行榜,台灣大學的亞州百大數目明顯下滑也已顯示此一訊息。
七年陳疴宜求三年之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雖是老生常談,但在今日確屬針砭之言。
大學經營者應該掌握大學自有特色,穩步向前邁進,不隨波逐流去追求市場流行與排行。政府決策者更應在大學已廣設成公民教育的現況下,仔細思考大學分流與定位,重建技職與學術的網絡,將大學普及教育轉化成台灣特色,更有效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集中投資於公民教育。
政府更應開放大學完全自主,依市場需求,讓學費自由化,創造出各種高品質的特色大學,讓大學不再像廉價工廠快速生產。大學必須恢復知識創造者與傳授者的角色,讓良幣重新充滿市場,再開創另一個台灣經濟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