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退後退再後退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5-25 11:13

匯豐示警:亞洲舉債成癮,債務占GDP208%

【時報-台北電】金融時報報導,亞洲為衝經濟,大幅倚賴信貸來帶動國內經濟成長,這也促使去年亞洲債務已膨脹至該區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08%。匯豐控股警告,亞洲若不及早戒除「舉債成癮」,一旦發生信貸緊縮,亞洲經濟成長恐將急踩剎車。
由經濟學家范力民(Federic Neumann)帶領的匯豐經濟學家發布報告指出,目前亞洲多數國家的信貸成長已經超越名目GDP成長。
報告指稱,該現象令人憂心,因為信貸成長若超越名目GDP成長,信貸密度(credit intensity)也將跟著升高。若上述兩者差距持續擴大,信貸密度也會大幅攀升。後者將意味效率惡化,以及倚賴舉債支撐GDP成長的情況嚴重。
匯豐將信貸密度定義為信貸成長超越GDP成長。據調查,去年亞洲多數國家的信貸密度都出現增加,其中信貸密度最高前3名為中國、馬來西亞與泰國。馬來西亞的家庭債務為亞太國家最高,至於中國最大債務來源為銀行對企業的貸款。
范力民警告,過度倚賴信貸成長來擴張經濟本身就是一大問題。他警告這恐將造成金融系統受阻。換言之,一旦發生任何信貸緊縮,都將使經濟成長急踩剎車。
亞洲舉債攀升恰巧發生在亞洲許多國家經濟成長減緩,以及美國逐漸縮減貨幣刺激措施,導致全球借貸成本逐漸升高。
金融時報表示,聯準會減碼量化寬鬆可能對亞洲經濟奇蹟帶來考驗。它指出美國尚未升息前,全球借貸成本已經攀升,這將測試亞洲的償債能力。
然而能取代債務做為亞洲成長動力的選擇目前還是未知數。儘管部分西方國家已經逐漸復甦,但作為亞洲傳統成長引擎的出口卻未能跟著提振。
此外有些分析師呼籲亞洲政府應竭力提高勞工生產力。但對社會福利有限的多數國家而言,此舉相當棘手,因為若從勞工身上擠壓更多產能,將導致工作機會也將銳減。(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