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exceed 發達集團副董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4-30 16:32
電價漲1成 企業獲利減3% 鋼鐵零售影響最深 瑞信:匯價恐疲軟
政府釋出核四停工議題,外資聚焦經濟成長和電力供應影響,瑞信證券團隊表示,台灣若選擇淘汰核能發電,預期2025年前,電價將上漲40%,假設電價每調漲10%,將衝擊企業平均獲利約3%,以鋼鐵、零售業受影響最深,未來電價調漲也會影響貿易和經常帳順差,恐導致匯率疲軟。
瑞信證券亞太經濟學家Christiaan Tuntono說,在逐漸淘汰核四後,未來幾年電費如果調漲超過30%,由於電費佔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權重約2.2%,電費調整後首要面臨就是CPI調升約0.7個百分點,通貨膨脹可能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
負債恐衝破法定水準
核四若停建,Christiaan Tuntono認為,台灣政府將投入約5400億元,佔國內生產毛額比重3.7%,或當年度政府支出的21.8%,除了補充台電基本基礎,包括埋單所有生產虧損,都將導致政府負債衝上法定水準上限。
瑞信證券團隊預警,未來電價調漲將影響貿易和經常帳順差,由於台灣以進口天然資源(原油、煤礦、天然氣等)為主,佔國內生產毛額約11%,進口比重也達20%,進口增加將連帶影響貿易和經常帳盈餘,同時企業投資可能外移,台灣將面臨經常帳衰退,導致匯率疲軟和長期利率提升。
瑞信證券指出,核能發電佔台灣電力供應約18%,已從1999年的25%下滑,如果沒有新電廠,台灣會更依賴較高成本的替代能源,依據經濟部相關資訊,若台灣選擇淘汰核電,在2025年之前,電價將上漲40%。
瑞信證券也指出,政府拋出核四停工僅能解決短期政治壓力,由於採逐步淘汰核電,在2018年台灣將面臨電價上漲10~15%,到2021年另一核電廠關閉後,電價將再看漲10~15%
2025年前將上漲40%
瑞信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許忠維指出,假設台灣電價每調漲10%,將影響台灣企業平均獲利約3%,整體內需傳產類股如零售、鋼鐵受影響最深。
依產業類別細看,鋼鐵和自動化產業獲利恐受衝擊4~5%、印刷電路板約3~4%、後端製程和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面板約2~3%、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石化等約1~2%,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設計、電腦硬體、金融等受影響不到1%。
也有歐系外資表示,核四議題影響能源價格,並非實質議題,多半是政治語言的雜音,除非未來政府明確公告停建核四
電價不漲變全民埋單
另外,去年台灣已調漲過電價,多已反映在股市中,未來電價逐漸往上走是既定趨勢,包括中國也不例外,這些都在外資考量費用成本中,台灣成本已有好多年未增加,若變成全民補貼電價,能源價格不調整,負債最後也是由全民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