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喵仔 發達公司副總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3-09 07:39

企業放款公股銀祭三不

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加上黑心企業事件頻傳,公股行庫祭出新政策,將全面檢視企業放款,將「高耗能、不環保、黑心企業」三大類公司,正式列入不放款「黑名單」,公股行庫強調,寧願少賺錢,也要幫環境把關。
目前包含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彰化銀行都確定實施,其他公股行庫正在評估中,有機會陸續跟進,未來可望在銀行界形成共識。
公股行庫主管指出,現階段會先以道德勸說方式進行,甚至若公司有意更新設備,採用更環保製程、機器等等,公股行庫還會增加放款;但若「執迷不悟」,則將在貸款到期時不再續借。
由於金管會鼓勵銀行參考國際的「赤道原則」,增加對環保企業的融資,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曾公開指出,「銀行不能只以獲利為目的」,讓銀行更加重視此方面的放款。
曾銘宗特別提到,現在有73家國際性銀行,都已經簽署同意「赤道原則」,其中包括1家大陸銀行,台灣現階段仍沒有,而「赤道原則」現階段的實務做法,是1,000萬元以上的專案融資,將聘請外面專家學者參與審查,讓融資也要盡到該有的社會責任。
行庫主管指出,銀行長期來內部都會作產業展望研究,作為放款時重要參考指標,對不看好的產業,銀行可能不借,或祭出額度縮減、利率加碼等措施。
而過去公股行庫長期不看好的產業中,就包含了隨環保政策實施,導致汙染防治成本過高,或漸不宜在國內生產而外移的產業,現在隨著政策的鼓勵,將加速相關措施的推動。國內多家投信也推出相關的基金供投資人投資,包括第一金全球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元大寶來新興市場ESG策略基金、國泰全球環保趨勢基金等等。
曾銘宗日前指出,公司治理評鑑措施今年將開始啟動,實施1至2年後再編製出公司治理指數,其中,企業社會責任將是重要一環。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