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麻雀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4-02-20 20:21
5個泡腳方讓你溫暖一冬
【5個泡腳方讓你溫暖一冬】
雙腳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睡前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暖身驅寒。秋冬是最適合泡腳的季節,不妨給你的泡腳水加點料。推薦最適合秋冬養生的5個泡腳方。
用熱水泡腳本身就有利於血液循環,對人體健康有益,還可預防疾病的侵襲,尤其是在氣溫較低的秋冬季節。那麼冬季用什麼泡腳效果最佳呢?下面介紹5個泡腳防病的方子,讓你輕鬆度寒冬。
★生薑泡腳祛寒
生薑屬辛溫解表類,祛寒解表,且毒副作用較小。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一般取15~30克生薑(約為中等大小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10分鐘。煮好後,將全部薑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以不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薑藥用成分有許多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薑的用量對半盆水。如泡腳用水量較多,或怕冷症狀較重,可酌情增加薑的用量。
★桂皮泡腳消腫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與花椒都是家庭常用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作用。泡腳對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緩解作用。
腎源性水腫是由於腎臟功能問題或出現疾病而引起的水腫。一般首先發生在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時最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凹陷。可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後泡腳,煮法同煮生薑的方法。
如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水腫症狀,逐漸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則可能是由於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心源性水腫。這種水腫可選用生薑煮水來泡腳,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從而輔助減輕水腫。
★艾草泡腳溫肺
艾草性溫、味苦、無毒,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艾草泡腳能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方法和生薑泡腳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幹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相同。
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可用艾草泡一次腳,還可同時喝一杯生薑紅棗水(10粒干紅棗加兩片生薑,加十碗水煮兩個小時)。
艾草泡腳期間應注意,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食物,注意休息。虛熱、實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不適、慢性支氣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緩解。
發燒和患有低血壓、糖尿病的人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艾草泡腳。艾草泡腳每週2~3次即可,不宜過於頻繁。艾草泡腳能引火下行,有時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不足,容易引起頭暈、頭痛,還會引起情緒上的變化。
★紅花泡腳防凍瘡
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冬季易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秋季應用紅花泡泡腳,可預防。
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預防和改善凍瘡。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紅花同時煮水用來泡腳,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
如果血液循環不好,手腳易發麻,或下肢瘀血,就可以用這兩種藥材一起泡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質量。感冒期間用紅花和艾草泡腳,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溫馨提醒: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
★鹽水泡腳改善皮膚
用熱水泡腳時,可以往裡加上兩勺鹽,等鹽溶化後,即可泡腳。鹽水俱有消毒、殺菌的功效,因此,用鹽水泡腳能夠有效預防腳氣。
此外,鹽水角質普通熱水,可在軟化角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清除老舊角質,是雙腳逐漸改善粗糙厚重質感,讓足部肌膚重現水嫩光滑。不僅如此,鹽水泡腳還可暖身驅寒,預防風寒感冒。
㊣TIPS:睡前泡腳 勝吃補藥
“睡前洗腳,勝吃補藥”,睡前用40℃左右溫水浸泡雙腳(水淹沒踝關節處),每次浸泡20~30分鐘(期間可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同時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
一般來說,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保健目的,洗畢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亦可早晚兩次(一般上午10點1次,晚上睡前1次)。
每次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但對於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高血壓等要適當延長一些。具體時間需根據泡腳者的年齡、性別、疾病情況等及泡腳後的感受來逐漸調整。
※※足浴也有宜忌
家庭足浴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飯後不能立即足浴,以免影響消化;足浴時,室內環境宜安靜舒適,室溫適中,不要直接吹風,精神要放鬆;水溫要保持溫熱,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適,太熱會燙傷皮膚,尤其是糖尿病人浸泡水溫更不宜太高。
■凡燒傷、膿皰瘡、水痘、麻疹及足部外傷者均不宜足浴;足部皮膚皸裂者水溫不宜太高,泡洗後擦乾應塗上一些滋潤液;冬天足浴時應在膝蓋上加蓋大毛巾保暖,足浴後立即擦乾雙腳,注意足部保暖.
■足浴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如出現神誌模糊、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並告知家屬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