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兒 放長假2轉待命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14-02-07 11:37

分享:漁夫精神看逆境

本帖最後由 022 於 14-02-19 05:45 編輯
面對巨浪不動如山- 面對職場風暴 一樣態度
面對週遭的情境,無論好壞,職場工作者理應培養一種 豁達的態度
---------
漁夫精神看逆境
~~~~~~~~~~~~~
在《別用蛋糕釣鮪魚》一書中,主角翁齊藤是一個日本平凡上班族,為要開發出更符合需求的鮪魚保鮮劑,某天突然被上司指派到鮪魚船上實習,
他在搖晃、擁擠的船上與大海為伍43天,海上沒有任何紓解壓力的娛樂設施,
連唯一能夠安靜休息的床鋪空間也非常狹小,但他卻發現同船的漁夫絲毫沒有焦慮不安的模樣。
面對巨浪不動如山-面對職場風暴一樣態度
鮪魚船出港的第3天,暴風雨來襲,齊藤原以為暴風雨導致作業時間與機會損失,會讓漁夫們感到焦慮,
但出乎意料地漁夫們絲毫都沒有流露出焦慮或不安的樣子。

齊藤忍不住發問:「為什麼捕得到鮪魚,或是捕不到鮪魚的日子,漁夫們的幹勁都沒有改變呢?」
輪機長這麼回答:「如果發生好事就開心,發生討厭的事就變得陰鬱。那不就跟動物沒什麼兩樣嗎?人類啊,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的。」
漁夫的一番話提醒了上班族,面對週遭的情境,無論好壞,職場工作者理應培養一種豁達的態度,就像漁夫不會冀望大海每天風平浪靜、每天漁獲大豐收一樣,
職場上高低起伏的歷程也不是身處其中的我們所能掌控的,過度在意結果及評價,反而可能為自己帶來負面的影響。
努力不一定有回報,轉個念頭換心境
漁夫說:「今天鮪魚都不上鉤啊!」齊藤問:「努力都沒有回報,有點不好受,對吧?」
漁夫回答:「努力本來就不一定有回報的啊!」
齊藤和大多數的我們一樣,抱持著「努力工作終有回報」的信念,
當回報不如預期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質疑世界是不公平的,抱怨老闆識人不明、公司待遇不佳,然後迅速落入情緒低谷。
鮪魚船上的漁夫可不是這麼看待,累積的經驗告訴他們回報不是理所當然的,
與其去思考要不要努力,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努力的方法,把在意回報的得失心拋開,專注於找到更好的方法,不斷修正,讓自已更容易達成任務、受到肯定,才是職場經營的王道。
職場生涯如同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外在環境的變因是無法被掌控的,與其自怨自艾,不開心過生活,不如轉念用鮪魚船上漁夫的精神面對明天,思考如何用比昨日更進步的方式去因應和突破,相信職場生涯也可能有新的局面。
你的辦公室也有這種狀況嗎?
蠻橫不近人情的主管、僵化不知變通的制度、枯燥重複的工作內容、待遇不公、升遷沒指望,
如果再加上人際間的勾心鬥角,占據我們人生時間的職場生活,簡直就是一齣悲慘的連續劇。
我們沒有超能力去停止這一切不開心的事,但其實透過態度、信念的調整,就可能讓職場生活截然不同。

====
加 一篇文
聰明的人為你,糊塗的人為我( 轉文)
世界上的事情沒有絕對的難易可言,影響事情難易的,其實是在你、我微妙的方寸之間。
有一位朋友,是大家公認做生意的高手,最近有機會和他一起去拜訪客戶,
雙方見面第一件事,我這位朋友非但沒談生意,反倒問起對方兒子在美國攻讀MBA的情形。
幾句發自肺腑的關懷,就已醞釀出知己相見的熱忱。
隨後言歸正傳,他說:「兩個月前,貴公司表示有成本的壓力,所以我請研發人員為貴公司想辦法。
經過實驗之後,已為貴公司開發了一種新產品,不但可以幫貴公司將總生產時間減少十五%,還可提高材料利用率八%,
不知道能不能請我們的研發同仁張先生向您報告一下?」
三十分鐘後,該客戶已欣然同意試用這種新產品,
不但生意談成了,而且新產品的單價還比舊產品貴六%,你是不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呢?
為人著想才受歡迎
回程車上,我請教這位朋友怎麼這麼會做生意,他笑笑說是碰釘子碰出來的,早年做業務員時並不順利,
於是他就請調做採購,經過一段時間,他慢慢歸納哪些供應商他喜歡,為什麼?哪些供應商他不想見,又為什麼?
結果發現了很有趣的現象:討人喜歡的供應商原來處處在為客戶著想,
而不想見的供應商大多數是為了自己的業績纏得人心煩。想通了之後,他得到幾點心得:
‧精明的供應商先為客戶著想,糊塗的供應商總為自己打算。
‧精明的供應商提供解藥,糊塗的供應商販賣產品。
‧精明的供應商先交朋友,糊塗的供應商只做生意。
‧精明的供應商使客戶下次還想見我,糊塗的供應商令客戶避之唯恐不及。
帶著這些心得重回業務領域,他鍥而不捨地修練忘我,真心誠意地以客為尊,
結果他發現這個曾令他頭痛的工作,反倒成了易如反掌的事。

這段親身經歷,不覺讓我想起一段寓言。
話說有一群人在討論什麼是全世界最難的事,七嘴八舌後,
他們得到兩點共識,大家一致認為全世界最難的事分別是:
‧把你口袋裡的鈔票放到我的口袋裡來。
‧把我腦袋裡的想法放到你腦袋裡去。
這樣的結論有沒有道理呢?乍看之下似乎言之成理,但是請再仔細想一想,這兩件事的共同受益者是誰呢?是「我」!
「為我」之前先「忘我」

一談到「我」,事情就難免複雜化,許多人都知道「人不自私天誅地滅」這句殺傷力十足的老話,所以一旦「我的我」卯上了「你的我」,
隱藏的自私情結就會激化成表面的衝突與困難。
一旦這些衝突大到不可收拾,那麼那群人前述的結論似乎就完全被證實了。
如果冷靜地再想一想,討論事情非要從「我」的角度出發不可嗎?既然每個人都會把「I」
大寫(多微妙的英文文法),那麼「我」可不可以先「忘我」呢?換句話說,我們最先考慮的可不可以是對方的需要呢?
如果對方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善意,體會到我們的尊重,請問他還好意思冷若冰霜,還有理由咄咄逼人嗎?
也許,世界上的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難易可言,影響事情難易的反倒是在你、我微妙的方寸之間,
如果我們能夠先學會為客忘我,那麼客戶也就自然樂意幫我們挪移乾坤、化難為易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