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半仙 禁止登錄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09-02-20 12:31

熟練的無能

> 話說乾隆年間,京城出現了一個專偷皇宮寶物的的神偷。
>
> 他來無影,去無蹤,縱使紫禁城內牆高池深,戒備森嚴,但這些都不放在他的眼裡,
依舊來去自如。
>
> 只不過皇宮內大大小小的瑣事何等繁雜,出現一名小偷而已,倒也沒有驚動到高高在
上的萬歲爺。
>
>
> 直到有一天,乾隆皇帝發現放在御書房的玉璽竟然不翼而飛,勃然大怒,敕令紫禁城
內外作地毯式的搜索。
>
>
> 妙就妙在這裡,玉璽居然在三天後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皇帝的桌上。
>
>
> 這下子乾隆慌了,他想:「這神偷在深宮內苑裡這般地來去自如,這次玉璽失竊倒也
算了,下次如果他要取朕的項上人頭,那不就?」
>
> 乾隆越想越恐懼,馬上召見大臣們商討對策。
>
> 會議中,眾大臣面面相覷,只見和珅率先打破沉默:「啟奏陛下,臣有一計,定可捉
拿此賊。」
>
>
> 乾隆急道:「愛卿有何對策?」
>
> 「這需要多管齊下」和珅稟奏道:「
>
> 一、加派三千御林兵嚴守禁城,務求滴水不漏。
>
>
> 二、加強宮內防盜機關,嚴防裡應外合。
>
> 三、百姓出入京城,一律接受身份及行李檢查,以防贓物外流。」
>
>
> 如此一來,此惡賊一定無所遁形,難逃法網。」
>
>
> 乾隆大喜:「很好,就依愛卿所言,馬上去做。」
>
>
> 不料這計策實施了半年,神偷猖獗依舊,接連著幾件寶物被偷不說,京城的人民也都
感到不便,怨聲載道。
>
>
> 乾隆看這樣下去實在不是辦法,只得再召開會議討論。
>
>
> 「劉愛卿,你一向足智多謀,這次倒拿點主意啊?」
>
>
> 乾隆沉不住氣,開門見山地點名劉羅鍋想想辦法。
>
>
> 劉羅鍋駝著背,伸出三根手指頭緩緩地說:「啟奏陛下,依臣愚見,倒可以從三方面
下手。
>
>
> 第一,將紫禁城外增派的御林軍都撤掉。
>
>
> 第二,將所有寶庫的大鎖通通拿掉。
>
>
> 第三,將存放寶物的箱子全部打開。
>
>
> 如此一來,必能手到擒來。
>
>
> 乾隆聽了甚感不解:「劉愛卿,你是聰明人,怎麼說起這糊塗話來了?」
>
>
> 劉羅鍋瞇著眼睛,嘴角浮起一抹微笑:「請陛下試試看,便知成效!」
>
>
> 於是乾隆下令照辦,不出十天,神偷居然就被輕易地捉到了!
>
>
> 原來這位神偷已有三十年偷竊歷史,上千次的成功經驗告訴他,進入目的地後,要先
機警地躲過警衛,找到門後迅速開鎖、進入、拿寶物,拿到後迅速往窗外跳。
>
>
> 只要精準地執行這些步驟,即使再嚴守的地方也能順利偷出寶物,可是這次進入目的
地後,竟然沒有警衛,也沒有鎖門,進去後只看見箱子打得開開的,窗戶也被拿掉了,
在這一連串的猶豫中,浮現了前所未有的疑問、驚慌與恐懼.....
>
>
> 就在這猶疑的片刻,說時遲那時快,巡邏的衛兵一擁而上,神偷還楞在那兒,口中猶
自喃喃念著:「怎麼會這樣呢??怎麼會這樣呢?」。
>
>
>
>
>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不也充滿了這一類的情境嗎?
>
>
> 沈迷在過去的成功經驗,執著於以往所養成的習慣,一旦環境改變,很容易落入一種
「熟練的無能」
>
>
> 愈是熟練、愈是顯得無能。
>
>
> 換句話說,真正捉到神偷的不是滴水不漏的防守,不是高城深池、銅牆鐵壁,而是神
偷累積三十年的「經驗」打敗了他自己。
>
>
> 過去的經驗告訴他,面臨到的環境、遭遇到的狀況
> ,甚至是接觸到的對手都將是如何如何,他只要如此這般即可;有朝一日,當環境改
變,狀況改變,對手改變,仍舊依賴經驗的結果,只有猶豫、恐懼、束手無策,終至走
上失敗一途。
>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