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2-20 06:41

EG報價回溫 南亞 東聯有暖意

EG報價回溫 南亞 東聯有暖意
2009-02-20 工商時報 【彭暄貽/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調高出口退稅率等政策利多,帶動化纖市場回溫,且進入春耕農藥需求旺季,大陸、中南美旱災缺糧帶動,近期EG報價回升,加上去年第四季提列之跌價損失陰霾消除,南亞(1303)、東聯(1710)首季營運呈現復甦動能。
擺脫去年第四季大幅重挫衝擊,今年EG現貨報價逐步回升,每公噸現貨報價500美元穩健回升達540美元,目前約回落至每公噸528美元;影響所及,東聯營運走出谷底,1月營收7.24億元,月增近7%。
東聯EG年產能約25萬噸,目前產能利用率近100%;南亞EG總產能180萬噸,目前產能利用率約80%,EG約佔南亞營收25%。由於廠商去年高價庫存去化完畢,法人推估東聯1月營運可望開始獲利;南亞去年本業獲利約150億元,伴隨下游需求回升,第二季是傳統塑膠原料旺季,第三季為電子塑原料旺季,也有營運轉機題材。
分析師認為,就利差來看,中油一月乙烯合約價650美元、二月推估約在650美元至700美元間;若以推估第一季乙二醇、乙烯的平均價格,以520、670美元粗算,乙二醇每噸獲利價差約20美元。只是,後續EG的行情隱憂在於PTA價格大幅上漲後,是否間接衝擊EG需求。
據PLATTS報導,沙烏地阿拉伯Petro Rabigh的60萬噸EG新產能已開始投產,3月即將展開銷售,另外Sharq、Yansab各70萬噸產能將於下半年投產,加上科威特Equate去年底的新產能,09年,全球EG新增產能合計近260萬噸,供給成長率約12%,加上預期今年聚酯需求不振下,今年EG供過於求情況恐將延續。
廠商認為,中東新產能預計第二季底開出,其採乙烷進料生產乙烯,成本低於以石油腦為原料的台灣業者,但中東廠需攤提固定成本,只要上游原料供給價格具競爭力,國內廠商不見得競爭力較差。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