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蔡 禁止登錄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11-26 16:24

嗆三星的人 工研院程章林

2013-11-27 天下雜誌 536期
韓國三星最近推出可彎曲的智慧手機,叱吒風雲。背後關鍵技術「軟性OLED」,五年前台灣工研院就已掌握,為何台灣科技產業無法即時承接?
工研院「十五館」,是一棟兩層樓灰白建築,這裡是名震國際的電子所發源地。一樓大廳掛滿史欽泰、胡定華、章青駒等歷任所長名牌,紀念他們為台灣孕育出半導體和液晶面板產業的不世功勳。
現在,這裡招牌已換成「影像顯示科技中心」,但為台灣找出路的優良傳統,依然不變。
走進二樓,顯示中心主任程章林的辦公室。「你們來得太晚了,」他笑著,從抽屜拿出一個手機產品空盒,上面印著一支如瓦片般彎成弧狀的奇特手機。
這是三星剛在韓國上市的最新款Galaxy Round,他派人買回台灣,已拿到實驗室拆解。
今年秋天,韓國電子雙雄──三星和樂金(LG),竟然接連推出革命性的曲面智慧手機。三星Galaxy Round的螢幕從左到右彎,樂金 G Flex的螢幕則由上往下彎。這場「向右彎vs.向下彎」的科技競賽,讓全球科技業人士看得一頭霧水。
三星發動軟性顯示革命
程章林是全世界少數夠資格評論這場競賽的專家之一。「最大的意義,代表『軟性顯示』(flexible display)的時代已經來臨,」他說。
「未來電腦不僅是生活的一部份,而且是身體的一部份,所以要軟,還要輕、薄、不怕摔,」他強調。
過去幾年,三星克服技術瓶頸,將OLED(有機發光顯示)應用於自家手機。OLED的特性是,較傳統液晶螢幕亮麗、省電、輕薄,三星也因此壟斷全球OLED市場,至今市佔率佔全球九成
三星的進階夢想,是製出「軟性」OLED,創造可將蘋果甩得遠遠的全系列軟性顯示產品。包括,整個曲面螢幕圍繞手腕的全新概念「智慧表」;以及折疊起來是一支手機大小,打開來變成一個平板電腦的終極「平板手機」。
要達到這場如同科幻電影的「軟性夢」,首要關鍵是將支撐螢幕的基板,從傳統的玻璃,換成方便彎曲的塑膠材料。這個步驟難度極高,僅有極少數廠家曾在實驗室做到。
然而,根據工研院對Galaxy Round的拆解分析結果,三星已量產成功塑膠基板,邁出歷史性的一步。
儘管三星這回只能推出折衷版本的曲面手機,程章林預測,三星極可能實現之前在美國消費電子展喊出的目標:二○一五年推出真正摺疊自如的軟性顯示裝置,將這種夢幻產品推向主流市場。
其實,三星今天做到的,程章林率領的工研院團隊,早在五年前就做到了。當時工研院發表的全世界第一塊軟性四.一吋OLED螢幕,還獲頒多項國際大獎。
據業界透露,不久之前,程章林團隊,差一點就要連人帶技術,一起轉移(spin-off)給友達。因為友達財務狀況突然變差,只得在最後階段喊停。
「我們的技術,絕對不會輸給三星,」程章林一再強調。
事實上,三星主管聽到程章林的名號,也都肅然起敬,「ITRI(工研院)的團隊很厲害,」前三星行動顯示研發副總、被稱為韓國OLED之父的鄭昊均,之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深刻體會市場競爭的殘酷
能在主流科技領域自信滿滿地嗆三星,台灣除了張忠謀,程章林大概是第二人。
程章林的硬底子,與他的豐富經歷有關。他在美國拿到高分子化學博士後,進入當年如日中天的柯達紐約總公司上班。當時柯達曾幾乎壟斷傳統攝影市場,毛利率超過七成,號稱「世界最賺錢的合法生意」。員工待遇之優,研發資源之豐,不遜於現在的谷歌。
兢兢業業的程章林,一路做到顯示材料部門最高研發主管的位置。卻在數位浪潮席捲下,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待了二十四年的公司,如摧枯拉朽般倒下。
企業由盛而衰的教訓,程章林的體會比多數人都深刻。
創新團隊 小兵立大功
二○○六年,程章林在工研院副院長、好友劉仲民一通電話下,與妻子打包回國,接任工研院新成立的顯示中心主任。
第一個任務,是決定未來研究方向。他帶領同仁閉關三個月,確認以軟性OLED為主力產品。
程章林其實早就熟悉OLED技術,因為該技術源自柯達。發明者華人科學家鄧青雲,正是他當年同事,目前為工研院顯示中心顧問。
然而,當時雲端運算的概念才剛興起,蘋果的iPhone也還未問世。研發軟性顯示之舉,引來工研院內部及業界批評,「太過理想性」、「軟的沒人要啦!」
但顯示中心硬是完成不可能任務,集結化工、光電、材料等各所「棄將」,三年內製出全球第一個軟性OLED螢幕,跌破眾人眼鏡。並以此得到二○一○年的美國「華爾街日報科技創新獎」金獎,寫下工研院新頁。
名揚國際的程章林,甚至在得獎當年獲邀到美國白宮專題演講,以自身經驗向滿座的白宮、國務院官員,介紹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模式。
論起三星、樂金的激烈競爭,程章林的語氣總帶著一絲遺憾。因為,他本該是這場尖端科技競賽的參賽選手,而不是旁觀的評論者。
依照之前規劃,以程章林為首的工研院核心團隊,應該最遲在今年內就該將技術連同多項專利一起轉移(spin-off)給台灣面板廠,為大量生產做準備。「不然就太晚了,」他在一年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但因為預定的合作伙伴──友達和奇美(現群創),經營都陷入困境,對於投資金額百億元起跳的軟性OLED技術,顯得有心無力。程章林團隊遂陷入動彈不得的處境。
對亟需強心針的台灣科技業而言,此空窗更是尷尬。
台灣科技業 陷入斷層危機
台灣品牌大廠華碩、宏達電,與高度垂直整合的三星對壘,最大的弱點,在於缺乏有差異性的零組件奧援。
如今工研院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練就「神兵利器」,國內品牌大廠都有高度興趣。華碩甚至已與工研院簽約技轉。但面板廠無力量產供應,產業鏈因此出現斷層,品牌系統廠也只能望穿秋水。
這個困境,充分暴露台灣科技業垂直分工模式的弱點。「我們現在苦就苦在這裡,」程章林說。
為了讓科技產業鏈重新動起來,經濟部正在尋找對策。經濟部技術處長林全能表示,技術處做過評估,程章林團隊的技術與專利佈局,「完全不會輸給韓國。」
儘管國家財政困難,技術處仍在一個多月前,與工研院合力緊急籌出七億元經費,協助顯示中心擴建產線。讓程章林團隊可以不依賴面板廠,自行製出初步的樣品,供廠商設計產品。
未來可能選項,是仿效日本Japan Display的模式。由政府主導,整合出一個軟性顯示器專門公司。再由友達、奇美切割出相關部門、設備加入,並由宏達電、華碩品牌廠商入股。甚至可能與日本廠家結盟,聯日抗韓。
536期天下雜誌
購買訂閱林全能證實,經濟部已成立一個任務小組,進行此事,「但這需要百億以上資金,可能還要銀行團介入。」
但程章林最擔心的,是錯過台灣科技業的「黃金搶救期」。「雖說贏家不會永遠贏,怕的是這回你掉下去,可能永遠爬不起來,」他著急地說。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