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子 發達公司經理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3-09-17 18:03
思想家特區之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語: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儒略曆8月28日)—1910年11月20日(儒略曆11月7日))俄國小說家、評論家、劇作家和哲學家,同時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無政府主義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爾斯泰這個貴族家族中最有影響力的一位。
托爾斯泰著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幾部被視作經典的長篇小說,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來源請求>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他還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著深刻影響。
早年經歷<編輯>
托爾斯泰小時候雙親即去世,他由親戚撫養而長大。1844年他進入喀山大學學習法律與東方語言,但是從未取得學位。1847年他中斷學習回到亞斯納亞•博利爾納(Ясная Поляна)「晴園」,希望經營「晴園」同時自行安排學業,他給貧苦農民送茅草,但隨後就將大量時間花費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的社交場所中,終於欠下了一大筆賭債。1851年托爾斯泰和他的兄長一共前往高加索當兵,此時他可以嘗試寫作,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1852年他參加了一場戰鬥,表現勇敢,且發表了小說《童年》,透過小主人翁單純的內心世界的細膩描寫,展示了一位聰穎、敏感兒童的精神成長過程。
1853年托爾斯泰讀到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非常欽佩。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往多瑙河戰線,並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這段時間他繼續分析自己的成長歷程,寫成了《少年》和《青年》成為研究他思想成長的重要資料。並將自己的戰爭經歷寫成《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發表之後很受歡迎,他開始在文學界小有名聲,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都對他抱有很高希望。
1855年11月托爾斯泰離開軍隊回到聖彼得堡,這一段時間他很矛盾,他重新投入娛樂圈子,酗酒好賭,而同時他自己又清楚的覺得不能再如此,並對別人類似的行為大加撻伐。這種偏激的個性使得他很快不被文學圈子所容。最典型的就是他與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性情溫和,使托爾斯泰對他抱有一種父輩的感情,非常讚賞他的天賦,希望他不要虛度光陰,認為如果他不浪費自己的天才的話將比任何人都有成就。青年的托爾斯泰有時候和對方相處很好,但是也常發生激烈的爭吵,最終導致兩人1861年的長達17年的決裂,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屠格涅夫令人厭煩。……他才華橫溢,但他就像一個依靠管道送水的噴泉,你始終擔心他會很快斷水枯竭。」
1857年遊歷西歐,寫短篇小說《琉森》。1863年托爾斯泰發表了中篇小說《哥薩克》,這是他早期創作的總結提出自己貴族平民化的觀點。1873年到1877年,托爾斯泰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稱「《安娜•卡列尼娜》是歐洲文壇上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與之相媲美的、白璧無瑕的藝術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絕後的藝術大師」。1879年他在《懺悔錄》中寫道:「我有一些困惑的時候。生活停頓下來了,彷彿自己不知道該怎樣生活,或該做些什麼;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變得憂鬱了……」。
1889年開始撰寫《復活》,十年後完稿,男主人公聶赫留道夫知道瑪斯洛娃是當年他誘姦的對象時,靈魂被深深震動了,他決心用自己的行動來贖罪。
列夫•托爾斯泰
出生1828年9月9日(儒略曆8月28日)
俄國亞斯納亞-博利爾納
逝世1910年11月20日 (82歲)
俄國阿斯塔波沃車站
(今列夫•托爾斯泰鎮)
職業小說家
體裁寫實主義
生命的快樂之道即是:了解你之所以被賦予生命是為了享受它。
─俄國,亞歷山卓‧托爾斯泰(A. Tolstoy, 1828~1910)
一個字的意義越不明白越分歧,人們就越敢大膽的使用這個字。
─俄國,托爾斯泰(Leo Tostoy, 1828~1910)
只要使用武力抵抗被接受,愛的法則就一文不值了。
─俄國,托爾斯泰(Leo Tostoy, 1828~1910)
一個人只有陶醉於生活的時間,才算真正的人生。~托爾斯泰
為了找到一個好朋友,走多遠的路也沒關係。~托爾斯泰(俄.作家)
戰場勝敗之關鍵在於一種感覺、一種力量,這就是軍人的靈魂。
~托爾斯泰
「對於未來,每個人有不同的理念;有些理念驅使人們領悟事理,並迫使他們改變生活方式。這些理念包括:解放奴隸、賦予女性平等地位、停止殺生等等。」
「一個人如果響往正直的生活,第一步就是要禁絕傷害動物。」
「吃素的行為應該會賦予那些一心想要將天國帶到地上的人很大的喜悅,因為吃素象徵了人類對完美道德的渴望是很真切的。」
「如果人類對正確生活方式的渴望夠熱切-他們就會開始戒葷。簡單的說,吃葷是不道德的,因為吃葷需要靠違背道德的行為-殺生來達成:只有貪婪、好吃的人才會這麼做」
「美」字的意義經過千百學者一百五十年的討論,至今成了一個謎語。
─俄國,托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
沒有一種科學比美學更被形而上學的幻想壓迫。
─俄國,托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
不 知 道 並 不 可 怕 和 有 害。 任 何 人 都 不 可 能 什 麼 都 知 道 , 可 怕 的 和 有 害 的 是 不 知 道 而 假 裝 知 道。~托 爾 斯 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