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超小隻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7-25 06:09

全球最大銀行 工行拱手讓富國

2013-07-25 01:20 旺報 記者高行/綜合報導
連續6年位居全球市值最大銀行的中國工商銀行,日前將寶座
拱手讓給富國銀行。《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該項排名易主
可視為中美兩國「命運轉變」的訊號,反映兩國金融風險和經濟前景的消長。
工行雄踞全球市值最大銀行寶座長達6年之久,但近期卻遭富國銀行超越。
資料顯示,富國銀行6月26日首次成為全球市值最高銀行,
之後與工商銀行4次交手,至7月12日後,富國銀行過去30天
平均市值高於工行,工銀寶座宣告失守。
美國經濟踏上復甦
報導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7月,工行取代花旗,
加冕全球市值最高銀行的桂冠,該成就當時被視為大陸經濟力量崛起的里程碑。
隨後席捲的金融海嘯造成許多大型西方銀行瀕於崩潰,
增強市場對大陸銀行較美國銀行更加安全的印象。
不過,原本市場對大陸金融的樂觀認知,隨大陸經濟成長放緩預期
及近期「錢荒」爆發而被打破;相對來看,美國經濟正踏上復甦征途,
超低利率時代亦有望終結,帶動銀行股一波反彈,大幅提升
富國銀行和摩根大通等公司市值。
與時來運轉的美國銀行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金融系統正
因自身的危險處境而引發擔憂。大陸官方6月透過一場「錢荒」,
讓銀行領略到無度放貸的可怕後果,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
起初作壁上觀,有意讓當地銀行間利率升至兩位數,引發市場大舉做空,
大陸銀行股暴跌。
理財產品 陸銀大隱患
報導引述數據指出,由於大陸金融系統的穩健性受質疑,銀行的整體
股價淨值比目前約0.99倍,且許多銀行遠低於該水準;
而美國銀行股平均在1.2倍左右。
香港獨立研究公司Schulte Research的首席執行長Paul Schulte認為,
大陸銀行的低股價反映投資者看法,即大陸銀行旗下理財產品遲早要歸入
資產負債表;這意味著,表面看來「健康」的存貸比和槓桿率將露出真面目。
據了解,理財產品是大陸銀行業一大隱患。理財產品
不算銀行的正式資產,但投資者擔心,一旦借款人違約,官方會
強制銀行把表外債務移入表內,迫使銀行減記資產,進而削弱資本基礎。
工行落馬突顯中美兩國銀行的風險對比發生180度大轉彎。
回顧2007年8月工行躍居全球最大銀行時,該行董事長
姜建清發表一番頗富哲理的談話,表示感到振奮,不過市值並不代表一切。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