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3-07-23 16:23

人為什麼會生病?

人為什麼會生病?文/黃國松
(1)緣起:
一九九九年五月間的一個傍晚,我人在台北,還在幫病人看病。我太太人在高雄幫一些有學習障礙的小孩看完病之後,就騎著摩托車到附近的市場買菜。騎到一半,一名也是騎摩托車的年輕人從她旁邊超車,然而,我太太的衣服莫名其妙的就被該名年輕人的摩托車勾住了,兩輛摩托車速度之下的那股拉力讓她整個人在空中轉一圈後落地,左側頭顱骨完全碎裂。送醫後,電腦斷層掃瞄的結果是腦部大量出血。
一般來說,醫師要能動手術,必定是針對患者身上特定的標的物,例如:骨頭、息肉、腫瘤,可是當 時我 太太的顱內是大面積出血了,醫師根本無法動手術,而且他們也認為她的腦部會因為缺氧而不久人世,再加上意外發生當時約下午五點,我女兒人在學校,醫院因為聯絡不到家裡的人,所以醫師就沒動手術。直到晚上八點,晚上的值班醫師看我太太仍存活,才決定為她動手術。
當天晚上我接到訊息後馬上搭最末班的飛機回高雄,到達醫院時已經快十點了,手術仍在進行中,不過醫師給我的訊息是,我太太會變成植物人,情況好一點就是復健兩、三年,但是另一邊仍然癱瘓。
手術完後,她被移至加護病房觀察,當時她的手腳還必須綁住,因為她的手會不自覺的去拔自己的鼻胃管。直到第二十天左右,醫師看她的情況穩定才讓她轉至普通病房。她在加護病房時,我們只能在醫院規定的時間內去看她,轉至普通病房後,我們才有機會介入為她做手療。
白天我就教我的女兒和一個學生每天幫她以手療做復健,晚上再由我幫我太太做,然後隔天一大早我再從高雄搭第一班飛機回台北工作,那時候和我一起在台北工作的人完全都不知道我太太發生車禍。
就在我們日夜的努力下,到她入院第四十天時,我太太已經能起身走路了。我記得她可以起身走路的那天早上,我人站在病房門口看著她走路,剛好碰到巡 房的 醫師,他一看到我太太的情況驚訝的喃喃自語道:「怎麼可能?為什麼可以變成這樣?不可能呀!」
在她能走路後,我們進一步和醫院溝通讓她出院,不過她的頭還沒裝上人工頭蓋骨,那時候醫院認為,她的頭蓋骨需要再經三~六個月才能裝人工頭骨,可是 從我 太太發生車禍到出院已歷經三個月了,我看著她的大腦逐漸凹陷,而且稍不小心受到外力撞擊,我們的努力可能就前功盡棄了。此時,我在台北開會正好遇到三軍總醫院顱外科的林主任,他告訴我,如果腦部沒有發炎、腫脹,手術後的第七天就能裝人工頭骨了。於是我和林主任溝通後,馬上就讓我女兒陪著媽媽搭飛機從高雄到三軍總醫院裝人工頭骨。手術的過程非常順利,可是我太太裝完人工頭骨那天晚上,平均每小時發作四次的癲癇,而且講話的聲音完全是男聲,讓在一旁幫忙照顧的助手快嚇死了。
林主任告訴我,患者裝了人工頭骨後會因為腦部異常放電,導致癲癇發作,這種狀況應該可以用藥物控制。接著,我就問他:「服藥要服用多久?」林主任回答我:「視個人的體質,有人可能一輩子都必須靠藥物控制。」
一聽到這裡,我知道我太太繼續留在醫院對她的幫助不大,於是隔天我就幫她辦理出院。回到家後,我也不讓她吃藥。我的想法是,癲癇雖然是顱內異常放電,可是體表一定會呈現出它發作時的特殊型態。因為依照結構學的邏輯,從外在的型態可以推論出內在的結構狀態,循著這條線索就能找到哪個功能出狀況。既然腦部會異常放電,代表內部的結構一定有問題,然後才從體表發出訊號。
我就守在我太太的身邊觀察癲癇是如何發作的,我發現她癲癇快發作的瞬間,眼睛、嘴巴、鼻子的外側會慢慢抽搐,於是我就順著抽搐的方向找到肌肉,用手療放鬆肌肉,等這幾個部位的肌肉放鬆後再循著經筋的通道從頸椎、手臂去化解。就這樣,每次一發現她快出現抽搐時,我就用這種方式處理,幾次後,她的癲癇根本沒有發作的空間。從這次的經驗中,我也發現癲癇不單純只是腦部異常放電造成的現象,人體腳部、腹腔、手的問題也會影響到腦部。舉例來說,抽搐的位置是眼睛外側時,我會思考這裡是主管膽功能的足少陽經筋的通道,必須考慮腳的問題。抽搐的位置若在嘴巴的外側,這是主管脾臟、肝臟功能的足太陰經筋和足厥陰經筋的通道,也是腳的問題。
遇到重症患者,大部分的患者家屬聽到醫師的宣判通常會很絕望,對我而言,遇到我太太這種生死交關的事,擔憂、緊張在所難免,不過因為我長期投入時間在研究經筋手療的醫學,所以在醫院我會聽醫師怎麼 解釋我 太太的症狀,可是我的習慣是去思考這些症狀形成的原因。
我太太從被宣判可能成植物人或癱瘓到可以起身走路,歷經學習走路,學習平衡,學習煮飯到學習騎車,學習生活規範…..,至今已經過八年的時間,她復健的過程,雖然有時候會忘東忘西、平衡感差,甚至曾經把腳踏車騎到馬路中間,又逆向行駛,問她為什麼,她說那邊人比較少,比較好騎,比較安全!可是她的基本自理能力恢復得不錯,三年前已可以自己搭飛機與我在大陸的南寧機場會合。幫她治療過的醫院醫師非常好奇,對她能夠有如此的恢復成果一直難以置信,把她當成是「特例」,而且還認為我有特異功能。
醫師認為我有特異功能其實聽來令人很無奈,我只不過是運用了和他們完全不同的醫學思考邏輯去面對疾病。不管你是醫療相關人員、病人、病人家屬,或者一般大眾,我希望藉由本書能夠讓大家用另一種思維來關心「人為什麼會生病」,重新看待人體的疾病。
(2) 萌芽:
還沒學醫之前,我是一個整天為事業忙碌的人,疏忽了我的家庭與孩子。原本我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和一個女兒,但在我四十一歲那一年,兩個十三歲的兒子患了感冒,沒想到治療到最後兩個人在四個月內相繼去世。失去至親的兒子對我 和我 太太的打擊非常大,我太太那時的精神已經崩潰,常看她一人呆坐喃喃自語,而我的腦筋經常是一片空白,完全無心於當時經營的電風扇工廠。在我為事業努力打拚,正要奮鬥衝刺之際,一下子失去兩個兒子的打擊頓時讓我體悟到什麼叫「一切到頭皆空」。
想起那時的我,對醫學完全沒有概念,只知道生病要看醫師、吃藥,孩子生病了就全部丟給孩子從小看病的診所。當時兩個兒子感冒到診所治療,幾次下來身體已經開始出現浮腫,醫師只告訴我們:「可能對藥物過敏。」最後,兩個只是感冒的兒子竟然因為這樣就走了,看到當 時 醫師為他們開出的死亡報告書上的死因寫著「腎囊腫」,也讓我對這樣的治療開始產生懷疑。
兒子過世後,我的事業就在我的心情不振下結束掉了。大概過了七、八年,有一天一位在台南的朋友想到台中參加一個醫療課程,原本我只是要去車站接他上課,沒想到他因為時間趕不及要我代他去上課,就這樣我認識了台灣整脊之父苟亞博教授。才上第一堂課,我就被他的醫學思考邏輯吸引了。我還記得他當時說:「現代醫學有很多的邏輯是錯誤的,其實如果我們從脊椎神經的邏輯去思考,有很多疾病是可以逆轉的。」這句話讓我長期的疑惑彷彿得到尋獲答案的指引,於是我當下就跟苟教授說:「我想跟著你上課。」他也很豪氣的回我:「有種你就跟呀!」那時候他在台北、苗栗、台中、台南、高雄、花蓮都有開課,為了聽他上課,我還買了一部車,除了花蓮的課之外,苟教授到哪裡上課我就跟到哪裡。
(3)脊椎手療法:
跟著苟教授學了一、兩年之後,我愈來愈有心得,於是開始幫人家做義診,因為我想透過義診接觸患者,得到臨床的經驗。之後苟教授在高雄開班,我就到那裡當學員長。教一陣子之後,因應學生的希望,我開了一個診療間做臨床示範教學。
不過當時我的診療和他人不太一樣,除了以脊椎神經的邏輯來做之外,我還在融會貫通理論後,搭配復健器材。我是一個喜歡探索與嘗試新事物、追根究柢的人,我希望能搭配一些方法降低患者在治療中的風險,舉例來說,過去對肩關節勞損的患者,治療師是用抽拉的方式做治療,這樣的風險很高,那時候我就想到用短波幫患者做瞬間熱敷,當肌肉放鬆後再來為他們做治療,患者就能在沒痛感的狀態下化解肩關節的病痛。
在引入復健器材治療之前,我還先到復健科觀察,看過復健科使用的器材後,再去找進口商問關於復健器材的知識,然後再詢問復健科醫師,反覆幾次後才確定我要引進的器材。當時我投資了一百八十萬,除了一般使用的低週波和中週波器材之外,還有牽引機、超音波、微波、短波、向量干擾等。
每一次的臨床過程,我都是抱著背水一戰的心情,紓解患者的病情變成我專注的事業,患者上門,我會想盡辦法要改善他們的問題。原來的我對人體的器官、結構一無所知,但內心對兩個兒子死亡的在意,轉化成我研究的動力。儘管四十八歲才開始學醫,我在學習的第三年就非常投入,白天看患者,晚上就看書,只要是醫學的書我就看。記得我第一次去主持醫學研討會時,完全不懂在場醫師講的西醫名詞,那一年我逼自己看的都是西醫方面的書。
在學脊椎神經療法時,別的有醫學基礎的人看的都是神經學方面的書,可是我這個連神經、骨頭、器官的位置都搞不清楚的人,只好從解剖學的書著手,從頭學習人體的結構,當時光是解剖學的書我就看了十幾種版本,還得將這十幾種版本的理論做整合。現在回過頭來想,就是有這段歷程,我之後才有可能融會幾個醫學領域將它們整合至人體的結構上。
看書再加上從臨床的經驗,我慢慢了解每一塊骨頭跟每一塊骨頭的連結型態、活動的變化與影響層次、思考邏輯,以及如何運用巧勁解開阻力,讓神經功能恢復正常,也逐漸理解脊椎神經的思考邏輯,後來還開始搜集資料,於一九九五年寫了第一本著作《脊椎手療法》。
前一、兩年開始做脊椎手療法時,平均一天就有三十七名患者上門,很多患者都認為我猶如神醫,老實說,不是我的技術高超,而是我在理論與儀器的搭配上非常熟練。當時來到診療間讓我治療的患者通常都是頸肩背的問題,治療一開始的前四次,患者對於療效都非常滿意,可是我發現患者大概到第八次之後就不上門了,那時候我就好奇的打電話給我的患者,有患者提到:「治療到第五次之後,療效似乎就不大了。」聽完他們的說法之後,我回頭思索每一次的療程:「我都是按部就班啊,既然如此,一定還有我不知道的領域。」
(4)四肢手療法:
當時由於我在治療脊椎側彎方面有一些成果,所以還為了「國際手法會議」寫了一篇論文,與研討會上的專家交流溝通,在交流中也了解到脊椎神經與骨骼結構、內臟功能之間的關係。然而,我仍發現有很多情況無法照書上所說的:「改變脊椎骨就能改善神經與器官的功能。」
經過一段時間,我才發現大部分的醫學資訊都由美國而來,但有很多理論並不適用於台灣人。因為當時台灣人的生活條件不是很好,大家成天為生活打拚,根本不會在意身體一些細微的毛病,只有到身體真的承受不了才會去看醫師。可是這些沉痐已久的慢性病,光是用脊椎矯正的手法想改善,療效會遇到瓶頸。像有些患者做了脊椎矯正的治療後,手和腳的筋膜仍然繃得很緊,這也引發我去思考兩者的關聯,後來我發現脊椎矯正治療很少動到人體的四肢大關節,包括:肩、肘、腕、髖、膝和踝關節,因此我從脊椎神經學出發,加上解剖學、神經學思考出四肢結構的分析,在一九九七年寫了《四肢手療法》,探討各關節的檢查與化解。從脊椎神經結合四肢結構功能的治療,也讓我在論病基礎上帶來突破並跨入新的領域。
(5)軟組織
人體真的很奧妙,愈是探索就會發現有更多的問題等著我去尋求解答。從小我就是一個很好奇的人,很喜歡做實驗,又很愛思考,所以我總會避開一般人做的治療邏輯,去想其他的方式來實驗。
當我以脊椎神經結合四肢結構的手療法進行一年的治療後,我又發現患者有些症狀我無法化解了,再次觸發我尋求答案的好奇心,因緣巧合下我參加了一場醫學產品的說明會,剛好有一名醫師提到,脊椎神經治療化解過程中,如果沒有化解軟組織,治療效果有限。一聽到「軟組織」這個名詞,說明會一結束我立刻就去書店找資料了,找了幾家大書店都沒找到這類的書,當下我二話不說就訂了機票決定去北京找書。那是我第一次為了找書的目的到北京,連當地的書店在哪裡都不知道,只好到當地問了人,才知道去新華書店。不過當我把書店有關於軟組織的書全買了之後,才發現裡面的簡體字我根本看不懂,我還問書店的人該怎麼辦,他們就建議我買《現代漢語字典》。有一段日子我就這樣邊查著《現代漢語字典》,邊研究軟組織。
從脊椎神經、四肢關節,再加上軟組織,我開始研究病的形成原因,又發現有些患者的腫瘤,我無法從這三方面化解,於是我開始研究中醫的書,這一句「不通則痛,則脹,則腫」讓我如獲至寶,使我開始思考「不通」的源頭。融合中醫這個概念我找到了西醫的血液流變學,領悟到中醫所說的「不通」指的就是血液不通,一形成阻塞就會影響靜脈與動脈系統,而且它們的流通速度會影響肌肉的功能,例如:手臂的肌肉長期緊繃會造成血液流通不順、瀦留,久了就產生細胞質變而形成瘤。而良性與惡性腫瘤之間的差異在於血管粗細,粗的血管血流量多,腫瘤會長的比較快,細的血管血流量少,腫瘤救長的比較慢。
治療過程中,我一心想為患者找到品質好、治病最快的方式,一發現不足就會再去找其他的論病邏輯加入治療。加入血液流變學的治療後,我在腫瘤的治療上其實非常有心得,但之後依照我的論病邏輯,又發現無法治療一名病患的踝關節習慣性扭傷,我又回頭從軟組織學的理論中發現生物力學,了解到病患雖然是外踝扭傷,但真正的受傷點是在膝關節下方。
(6)全息律:
在這之後我又發現中醫的「全息律」,每次看到患者一個地方的症狀,我就會去推演出患者另一個地方的症狀,經過許多次的模擬推演後,我看到一個人的顴骨就可以知道他身體的問題、看到患者兩眉間的皺紋就能知道他的哪一根手指有問題,或者從患者腎臟壓力知道他的腳哪裡出問題……形成我的全息律邏輯。
(7)動態結構力學:
最後,我從人體結構對比的角度重新思考人體的結構,又發現人整天都在動,舉手投足間,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沒有將人體結構的活動型態,也就是「結構的動態力學」納入症狀的考量時,無法完全緩解患者的症狀,舉例來說,患者膝蓋有問題,我就不能只治療他膝蓋的問題,因為膝蓋被上、下兩個大關節牽扯,所以必須先從踝關節、髖關節改變膝蓋的壓力,膝蓋的問題才能根除。
好奇、思考、研究,加上大膽的模擬驗證,才能衍生出我今日的經筋醫學論病、治病邏輯,我常笑自己是成長在幻想與理論之間。事實上,有時候跨入每一個階段的治療結果未必是正向的,像在驗證我的軟組織的力學理論時,原本診療間平均一天會有三十七名病患,我可以試驗到一天都沒有半名患者上門。我打電話問患者,聽到他們說:「上次的治療到現在還會痛,我才不敢上門呢!」當下的我很沮喪,但沮喪歸沮喪,我仍必須重新回頭思索之前的用力方式,重新調整我的手法。
事實上,我很清楚我是在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所以我很看重每一次的實驗,如果沒有這些實驗,我是無法突破許多症狀的治療,例如:透過力道的旋扭、按壓、牽引介入人體的器官,化解腹腔內的肝臟腫瘤。這些方式完全沒有前人留下的文獻和專家的經驗,所以我一定要反覆實驗。
記得在讀高中的那個時代,雖然學校課業繁重,但因為偏好閱讀武俠小說,幾乎每上課,書包中必備有〝精神食糧〞。看完,武俠班的同學再互換,欣賞內中的情境………。
每閱讀書中人物,我最偏愛肩帶著布袋,內置藥物和針灸那種懸壺濟世的「神醫」,更響往「……生死人,而肉白骨…..」(即能使人起死回生,活化萎縮的肌肉)的濟世救人,與怡然自得情境。
及長,為生活,為事業,為家庭,漸漸淡忘了那些很美很美的神話,如今,我以下述「醫家座右銘」自勉,也勉勵學生!
醫乃仁術,良相同功。立志當堅,宅心宜厚。
縱有內外婦幼之別,竭盡神聖工巧之能。
學無常師,擇善而事;卷開有益,博覽為佳。
必讀聖賢之書,庶免離經而叛道;參考近人新說,亦使溫故而知新。
及其成功,尤貴經驗;再加修養,方享令名。
臨證非難,難於變化;處方須慎,慎則周詳。
認清寒熱溫涼,細辨表裏虛實;診察務求精到,舉止切戒輕浮。
毋誇己之長,勿攻人之短。
琴心劍膽,智圓行方。
逢危急不可因循,竭智挽回,以盡天職;遇貧窮不可傲慢,量力施助,以解愁懷。
聆病者之呻吟,當如己饑己溺。
操大權於掌握,時懍我殺我生。
三指回春,十全稱善。
倘能守此,庶幾近焉!
原文網址:「黃國松經筋醫學」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pct-20080301/article?mid=463&prev=215&l=f&fid=23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