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eth 放長假2轉待命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3-06-26 10:22

簡單普及一下金融危機的過程

簡單普及一下金融危機的過程,各位和現實對照一下。
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飆升是金融危機的第一步,這是《盧瑟經濟學》之《紙牌大廈》中的內容。
商業銀行玩的是十個壇子兩個蓋子的遊戲。
吸收2億存款,放8億貸款。於是,存款總數達到10億,貸款總數達到8億。
8億貸款按期順利償還的話,存款又會回到2億。如果貸款放出去收不回來,那麼貸款就會變成壞賬,存款總數則不會消失。這時,如果有人提款的額度超過2億,銀行就會倒閉。
理論上,儲戶從甲銀行提款,遲早還要存入銀行系統,比如乙銀行。
所以,當甲銀行無法應對的時候,甲銀行可以向乙銀行求助。這種銀行間互相借錢的行為,就是同業拆借。最短的只借一個晚上,就是隔夜拆借。
銀行之間借錢也要交利息,利率隨行就市。在中國,這個利率就是shibor利率。
問題是,如果乙銀行現在也遇到類似的情況,那麼甲銀行就很難借到錢,因為乙銀行不但不能借錢給甲銀行,而且自己也需要借錢。
甲乙銀行彼此爭著借錢,同業拆借利率就會上漲,甲銀行和乙銀行的資金缺口越大,就越會提高利率吸引資金。從整個銀行行業來看,shibor利率暴漲,就意味著整個銀行系統內部資金極度緊張。
這時,對企業來說,一下子面臨兩難的局面,一面是訂單消失,一面是銀行催繳貸款。為了保住企業,大量相對次要的資產,比如房產和股票就會被拋售。
當所有人都試圖擠出去的時候,所有人都擠不出去。這時,任何資產都賣不掉,只能大幅跌價。
這時,那些沒有償債壓力的資產所有者,為了避免自己的資產貶值,蒙受損失,也會開始拋售資產持現。於是,進一步加劇資本市場資金的緊張程度和資產價格的下跌程度。
銀行資金緊張到一定程度,有些小銀行就會開始停止支付,也就是說儲戶難以提現。或者儲戶在該銀行開戶的賬戶中簽出的支票,難以兌現。
這時,就醞釀擠兌風潮。一旦擠兌風潮開始,儲戶就會大規模從銀行提現,然後整個金融危機一發而不可收拾,央行就是大規模向商業銀行放貸也已經來不及了。全社會進入大規模的結賬狀態。這是金融危機的第二步。
理論上只要沒有印鈔權,就是英格蘭銀行也曾經被擠兌。(類似的情況還有美聯儲在上世紀70年代被擠兌黃金。)現實之中,大多數國家往往會開動印鈔機,挽救涉及國計民生的大銀行。
在此期間,大量外國資本會外逃,導致本國銀行資金進一步緊張,加劇危機。另一方面,資本外逃必然用本幣兌換國際貨幣,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是黃金,二十世紀中葉以後是美元。
這時,如果資本項是開放的,允許在一定額度下本幣自由兌換外幣,就是本國央行開動印鈔機,也無法攔住外逃的資本。
(美聯儲可以印美鈔,卻無法印黃金,這就是美聯儲被擠兌的原因。)於是,本幣在國際市場上必然相對國際貨幣貶值。這是金融危機的第三步。
大規模的本幣貶值在短期內必然造成本國債務負擔激增,進口原料價格飆升,出口商品價格下跌。許多簽訂長期供貨合同的企業會發現自己的銷售貨款無法購買原料,生產被迫中斷。
當然,也有企業會盈利。但是,盈利的企業顯然不會把自己的利潤分享給虧損的企業,於是經濟必然出現猛烈下滑。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數國家都會打腫臉充胖子,用本國的外匯儲備購買外逃資本拋售的本幣,試圖穩定人心。
這時,本幣的匯率會陰跌,甚至相對穩定。同時,央行的外匯儲備會不斷下降。相當於外國資本在從央行取錢。這是金融危機的第四步。
一旦央行的外匯儲備下降到一定程度,就要難以維持相對穩定的本幣匯率。央行要麼向其它國家求援,要麼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
這時,這些組織就會把這些求援的信息公之於眾。於是,央行陷入本國公民大規模換取外匯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讓求援國陷入困境,才好提出苛刻的貸款條件,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貫做法。這是金融危機的第五步。
經過劇烈的下跌以後,本國資本大幅度貶值,外國資本回來廉價收購購這些資本。完成產權關系轉移,這是危機的第六步。
與之類似,那些持有現金的國內資本利用金融危機大規模兼並同行,完成擴張是金融危機的最關鍵的一步。這是殘酷的零和博弈,許多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最後,本國資產所有權大規模變更,本國經濟一片蕭條,失業率飈升,社會動蕩,百廢待興。為了獲得國外市場,刺激經濟復蘇,增加就業,某些國家主動貶值本幣。
許多出口型企業從此復蘇,許多借外債購買設備和原料的企業陷入困境。盈利的企業擠垮、兼並陷入困境的企業,這是金融危機的最後一步。
簡單地說,資本主義制度下,任何擴張行為結束之後,只要全社會消費水平沒有達到擴張以後對應的高度,必然面臨危機。
政府可以用政府消費替代民間消費,但是政府本身難免陷入債務危機。貨幣淤塞在少數人的手中,債務背負在其它社會成員的身上,當貨幣和債務的堆積達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出現金融危機。
一部分人要拋售手中的資產償還債務,另一部分人用手中的貨幣廉價收購資產。這就是信用貨幣的湮滅,類似化學實驗中酸堿中和的行為。只要存在資本擴張,就必然出現產權轉移,金融危機是一種劇烈而集中的產權轉移行為。
這是,那些存量貨幣就會被調動起來,它們被調動起來的原因是為了廉價撿便宜。
央行可以印刷本幣,卻無法印刷外幣,可以用通脹為代價挽救銀行,卻無法保住本幣的幣值。只要存在外來資本,允許資本自由流動,就難免會出現本幣貶值的現象。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