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ed 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5-10 14:59

不需資金投資擴產 減資潮意味成長趨緩

1111709 股東會旺季即將來臨,近期上市、櫃公司掀起減資熱潮,除了華豐(2109)、東森(2614)等,透過減資彌補虧損,包括國巨(2327)、禾伸堂(3026)、精英(2331)、弘帆(8433)等,皆因現金太多,決定透過減資退還現金給股東,雖然讓股東們意外獲得現金入帳,不過已突顯國內電子產業邁入成熟期,未來不需要投資或擴充產線,成長動能將減緩。
電子業邁成熟期
禾伸堂8日董事會通過現金減資30%,可退回股東每股3元,激勵昨股價跳空漲停,以29.7元作收。禾伸堂總經理室特助陳道本昨表示,減資主要是期望改善每股獲利能力,並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目前每股淨值28.1元,減資後可望提高至35.8元。陳道本表示,4月業績比預期好,目前5~6月業績尚未結算,可以確定第2季業績會優於首季,但成長幅度還無法預估。
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說:「近期多家電子公司宣布減資退還現金給股東,突顯國內電子業錢太多卻找不到投資機會的問題,許多公司與其盲目擴張,還不如維持現有經營規模。」他認為,當一家公司營運正處於成長軌道時,是看不到這種現象的。
短線股價有助益
儲祥生認為,減資的確可以帶來短線股價上漲的效益,主要是透過減資計劃,股本變輕,每股純益、每股淨值皆能獲得有效提升,且減資退還的錢不需繳稅,公司大、小股東皆能受惠。
宏遠證券資深協理蔡宗翰表示:「減資退還現金給股東,對公司營運而言,利弊皆有,好處是減資後,財務體質轉佳,股價自然有效提升,壞處則是代表未來公司營運上出現爆發性成長的空間較少。」
近期宣布減資計劃的公司中,包括國巨、禾伸堂皆為被動元件廠,法人認為,由此可見被動元件產業已揮別業績成長的高峰期,公司增加資本支出進行擴產的機會不高。
1111710
自國巨宣布減資後,近期不少上市櫃公司也跟上潮流。圖為國巨代理發言人顏榮崑3日出席重訊記者會。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