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1016 發達公司監事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3-03-28 14:29

十八羅漢的故事

初到江西,便覓羅漢寺
羅漢寺出古贛州府。清朝時極為有名。據傳佛門十八羅漢曾親臨此地,留下斑駁遺跡。後世筆記小說中多有記載。
說說十八羅漢的事蹟。
古贛州府城外有兩寺。一名出水寺,一名香積寺。兩寺相距十餘里,氣象卻是回異。出水寺的院中,有一眼好泉,泉水清冽甘甜。五個泉眼,掀起五朵浪花,花的形態—似蓮花。傳說由五條龍化成,便叫了五龍泉。那寺也叫五龍寺。這泉水極有靈氣,多有病人前來燒香禮佛之後,帶些泉水回去,一喝即癒的。也有不生育的女人,喝了泉水便生下一男半女的。這種事出多了,吸引了數百里方圓的善男信女。五龍寺每日熙熙攘攘,萬頭攢動。香煙繚繞,扶搖太空。鞭炮聲鎮日不絕,人們面對面說話也聽不清楚。更有一位欽差大臣,親來寺中禮佛求水,並且裝了十大罐運回京城,獻於皇上。聽說皇上飲用之後,龍體康復,百病皆消。於是龍顏大悅,說—個寺廟竟出神奇冶病之水,實在罕見,便大書了三個字:出水寺。從此五龍寺便改名為出水寺了。
有了這個來歷,出水寺越發有名了,善男信女每日擁擠不堪,出水寺只好規定善男信女禮佛取水,一律不得超過半個時辰,也就是今天的一個小時。每一批進五百人,半個時辰後,五百人全部出寺,再放進第二批五百人。如此從早至晚,也僅能接待五六千人。仍有太多的人無法入廟。於是寺裡又規定半個時辰進兩批人,—天接待萬人。仍不能滿足,便又將接待時辰延長到子時。出水寺擁有如此浩大的善男信女群體,經濟的富有自然不在話下。知情者說,出水寺日進斗金。金錢太多了,便修廟。出水寺便一年比一年擴大,一年比一年繁華,—年比—年富麗。全國的行腳僧人,但來贛州,無不找出水寺掛單。
現在說香積寺。香積寺坐落在誠田村。香積寺是古寺,據傳為隋文帝所建。也許正是出水寺的緣故,便設有香客。殿宇年久失修,只好任其傾圮。只落得處處殘壁斷垣,壞佛殘僧,滿徑荒煙。
剛剛立春,—日天色薄暮,出水寺前來了十八個乞丐。此時天空瀰漫起烏雲,寒風料峭。乞丐們衣服本來單薄,加上過分襤褸,更加難以御寒。乞丐向出水寺僧人要求借宿—晚,乞得—口熱飯。出水寺僧人見乞丐衣著不全,污垢滿身,便不許借宿,將乞丐攆開了。乞丐再三乞求,只是不准。說話間天上飄起雪花,天色也黑盡了,乞丐們說,不准借宿也罷,能否布施—口熱飯熱湯呢?
乞丐不離廟門,有礙觀瞻,只得回報上去。從寺里便擁出十數個僧人,打頭的僧人呵斥乞丐們:
“此處佛門聖地,怎能容得爾等討飯花子玷污。快快趕走他們。”
乞丐們說天色己晚,又下起雪,好歹讓我們將就—晚,明早離開,也好找個去處。
那僧人一面驅趕,—邊呵斥:
“這裡沒地方留你們,要住,去香積寺去。”
十幾個僧人推推扯扯,將乞丐攆出半里開外。乞丐們忽然仰天大笑,踏歌而去:
任運而行兮隨緣度人
慈悲為懷兮僧人本分
功名利養兮本屬魔業
因果分明兮佛在一心
十八名乞丐隱入濃夜,追趕的僧人返回出水寺。但見出水寺門邊圍了黑壓壓人群。僧人們擠入看時,只見門邊的白牆上寫了一句話:
出水不出僧,只留一僧點香燈。
僧人大驚,立即命人拭去。卻也怪,連牆皮也鏟去,那字跡仍歷歷清晰。住持焦急,請了工匠將牆推倒重壘,重新粉刷一過。經了一夜,那字原封不動。又赫然在白牆之上。住持又將此牆拆去,與大門相連。不再砌牆,改立木門。木門漆成黑色。心想那字本為黑字,即使再現,黑門上也無法顯現了。不料隔了一夜,那字又變成白色,比原來白牆上的字更清晰,更醒目。而那五龍泉,水也渾濁了,發出淡淡的惡臭,凡人飲了此水,皆上吐下瀉,連寺裡僧人吃水,也須往城裡井中去挑了。
接著寺裡禍事連綿。先是扯上一莊人命案:在大雄寶殿的香案下,發現了黑布包果的一男一女兩顆人頭;繼而京城落網賊人舉發,說三年前,在官軍重兵圍剿中,他們的大頭領漏網後,出家出水寺,落髮為僧了。這次龍顏震怒,嚴令有司查辦出水寺。當地官員主即抄查出水寺,將寺內歷年積蓄,一併充公,入了國庫。近千僧人,失了供養的來源,加上一日三驚,便紛紛打點行裝,遠行他方了。偌大廟產,就地為官府收去做了兵營。僅留下大雄寶殿,供餘下的僧人做做例行佛事。由於供養的艱難,不久便只剩下一個弱病老僧,孤苦伶仃照料大雄寶殿的香火。
出水寺消失了。
回頭說香積寺。
香積寺有三個僧人。寺廟雖破舊,但佛殿和宿處卻是潔淨。這是因為潔淨力所能及,無須金錢。廟中空地,種些菜蔬,以為小補。廟外有幾畝薄田。三位僧人力耕勞作,以資飲食。廟雖貧窮,三位僧人卻樂善好施。每有落難者,或乞丐,總是極力關照。如此以來,善男信女雖無,乞求布施的卻細水長流。三個僧人的日子便雪上加霜,愈加艱難了。有時斷炊,三人便密閉一室,打坐入定,一定便是半月二十天,真正以禪悅為食了。
卻說這天晚上,霏霏飄雪中,三個僧人早已做了晚課,打坐起來。忽然來了十八個乞丐。三個和尚見十八人飢寒交迫的樣子,便一起忙碌起來。急忙燒起一堆柴火,讓十八人先暖和身子,然後點起松明子火把。一人下廚做飯,兩人摘取各房門板。三個僧人擠到一間房中,讓出所有房屋,支起十八塊門板。收集稻草苫,充當褥子。三個僧人又擠出四床棉被。如此寒夜,四床棉被如何庇護十八人呢?三人商議之後,便將自己僅有的一床也讓出來。五床棉被僅可顧及五人,尚有十三人怎辦?當家老和尚年愈古稀,便指示一個僧人留家招呼飲食,自己同另一僧人夤夜化緣去了。
兩個僧人衝風冒雪,進得城內,已是家家關門閉戶,燈火熄盡。兩人不好驚動太多人家,便覓得一戶王姓觀察的府邸。
卻說這王觀察因為天寒雪大,早早便入寢了。家人通報時,王觀察正在做夢。夢見十八羅漢金碧輝煌地降臨本府。羅漢們手捧一方金匾,匾上鐫刻了八個大字:
樂善好施必有後福
家人通報,身邊小妾先醒,搖醒了觀察。觀察聽說有和尚夤夜前來求借被褥,大為驚訝。聯想剛才夢境,深以為奇。便穿戴起來,見了和尚。問知因為廟裡來了十八個香客,觀察又是一愕,連瞌睡也驚沒了,急命人收集了十三床棉被;另出牛車一輛,載了棉被去了。
兩個僧人回到寺廟,十八名乞丐均已睡下。為了禦寒,留家的僧人已在每屋升起柴火。為防走火,也防火熄,僧人不停地巡視,加柴撥火。現在來了棉被,三人便一床床為乞丐蓋在身上。這才熄了各屋的火,移至自己房中。
當家和尚坐向蒲團,長舒口氣,笑了說:
“總算了卻了一件事。我還擔心今夜白跑了。”
兩個和尚也高興,便商議明早的飯。
廟裡已經無多餘糧了。僅餘下一升米,兩把掛麵。一升米可飽六人,兩把掛麵,也可飽四人。還有八人的口糧何處去找?此刻再進城去麻煩王觀察,又覺不妥。三人尋思半晌,當家老和尚說,倘然加些菜疏,一併煮成稀粥,可否夠十八人吃呢?
想來只此一途。三人便守著火打坐起來。
寒風扇動窗紙,忽嗒忽嗒地響著。屋中的火苗漸漸萎縮了,當家老和尚睜開眼睛,向火中加了幾根硬柴,輕輕吹了兩口。火燼中便升起一縷青煙,。老和尚又俯下身,悠長地吹火。火燼中的柴炭大亮了,映得滿屋通明。呼呼地吹火聲中,火苗重新升起了。老和尚聆聽了一下屋外的動靜,感覺到沙沙的聲音,知道雪下的大了。他想,明天早飯之後,他們三人都要進城化緣。可是十八人每餐需三升米,加上他的三人,就是四升米。一日兩餐,便是八升米。這可是不小的數字,何處去找如此多的口糧?
翌日一早,正當苦無對策,準備要進城化緣,忽然王觀察來到香積寺,三個僧人迎接了王觀察,說了十八乞丐昨晚投宿的情況。一行人便往乞丐住處查看。三個僧人收拾被褥,要歸還王觀察。揭掉草苫,門板上赫然印著一幅羅漢像,栩栩如生。三個僧人與王觀察一行人大驚,急急掀開另外十七床草苫,只見每塊門板上俱赫然著一幅羅漢像。而且每床枕邊皆留下佛經一卷。拾起看時,正是《羅漢經》。王觀察肅然跪下,口誦「阿彌陀佛」,叩頭不止。因這十八羅漢像正與他夢中所見羅漢一般無二。
王觀察自然不取被褥,連牛和車也布施了,當下與三個僧人商議,由他出錢出糧,速請匠人,依照門板上的羅漢圖,塑造成像;同時建築羅漢堂大殿,為供奉羅漢像之所,從此改香積寺為羅漢寺。
十八羅漢蒞臨香積寺的事蹟,伴隨春風,拂遍百里大地。羅漢寺的名聲,也如同乍然出土的禾苗,在人們心中迎風成長。善男信女,聞風而至,布施的錢物堆積如山。為紀念十八羅漢蒞臨香積寺的事蹟,保留了香積寺舊房,另闢新地,土木並舉。不過半年,頹傾敗落的香積寺旁邊,一個金碧輝煌的羅漢寺拔地而起。尤奇者,羅漢象塑造完竣之日,床板上印的羅漢圖煙然而滅。接著又專門建了藏經樓,將《羅漢經》庋置其中,遠近僧人居士,求觀者無虛日。
王觀察的小妾冬至日誕下一子,自是高興,帶了家丁,往羅漢寺還了願,順便在當家和尚座前皈依了,做了居士,同時請了《羅漢經》一函,迎歸家中,襲以錦緞,敬謹持誦。翌日再取讀時,竟失所在。王觀察惶悚得手足無措,目瞪口呆,一張臉蒼白得紙似的。急聚起家中大小人等,四處尋遍,杳無蹤影。王觀察不敢怠慢,急往羅漢寺,在十八羅漢前謝罪,又往藏經閣謝罪。進了藏經閣,當家和尚與王觀察同時發現王觀察請去的經函,原封不動地坐落在經架上,連同王觀察的錦緞,甚至錦緞襲蓋的樣式,偏正,也與王觀察親手為的毫無二致。王觀察驚得汗流滿面,誠惶誠恐,跪了叩頭再叩頭,發誓畢生永為羅漢寺護法。後來兒子長大,考得進士。王觀察告知他是十八羅漢送來的孩子,令他繼承父業,終生為羅漢寺護法。於是那兒子又為羅漢寺做了無數功德。
羅漢寺興隆了。當家和尚成了住持。雖然廟裡富足了,但他仍居住在當年香積寺舊房,廟外那幾畝薄田,他也親自帶僧人耕種著。樂善好施之心,更一如香積寺時。
三年後的嚴冬,又值大雪紛飛。一位老僧來到羅漢寺,指名要見當家和尚。
來者正是出水寺原住持和尚。
俗云,和尚頭遍地流。見到羅漢寺當家和尚,出水寺原住持便撲地叩頭;當家老和尚不敢怠慢,也叩頭相迎。二人起立後,原出水寺住持方自報了家門,細究了羅漢寺的興起細節。聽了十八乞丐的事蹟,原出水寺住持長嘆一聲,半晌無語。許久方說:
「你們過去的香積寺,與我們出水寺雖近在咫尺,我卻從未曾涉足來過。只聽徒弟們不斷說起,嘲笑香積寺的敗落。我也只是一笑,實在有沾沾自喜之意。彼時出水寺拔一毛即可大濟香積寺,而老衲卻從無此一毛之意。可是出水寺一天比一天富有,僧眾的佛心卻一日比一日消退,最後只剩了錢心,失盡了佛心,每日的燒香叩頭,誦經念佛,乃至早課晚課,骨子裡也都為哄騙信眾,求取錢財。看見十八乞丐,便厭他們貧窮骯髒,並無一絲憐憫向善之心,看不見十八人衣單天寒,又臨黑夜,還驅逐他們,不管其生死何如?我這幾年行腳在外,風餐露宿,投遍名山大剎,到處聽說贛州羅漢寺有名揚天下,我卻不信。老衲居贛州數十年,從不曾聽說有個羅漢寺。只是羅漢寺名聲每日如雷灌耳,今年才回贛州來,欲探個究竟。一踏進贛州地界,方知羅漢寺即當年的香積寺。老當家即是住世活佛。老僧萬里行腳,卻不知活佛即在眼前,至今想來,真是慚愧萬狀。」
羅漢寺當家和尚說:
「老僧哪裡敢擔得起活佛二字。出家一生,只是要洗掉貪瞋癡三字已。少些我執,除去你我相,修得心地一片青天,萬里無雲。實在難望前輩大德項背。」
「有這些已足了。」原出水寺住持和尚說:「我來羅漢寺已靜觀了多日。以羅漢寺今日氣象,老活佛還住此舊屋,日日耕耘。比老衲當年的豪華,真是判若天地。野鶴無糧天地寬。無論外面貧富,老活佛心中無糧。當年老僧是叫外緣拿住了內緣,失卻了本心。叫金錢心壓死了佛心,所以才驚動了羅漢們。我想羅漢的蒞臨出水寺,也是為拯救我等跳出火坑,卻不料我等如此不可救藥,反遭我寺僧人惡意驅趕。當時有人向我說及,我不以為然。每日信眾萬進萬出,十八人又算什麼?等到大門外粉牆上有字拭之不去,我方尋思有所不妥。如今出水寺果然敗落得只剩一僧香燈了。」
「不論什麼東西,不執著方好。」
「老活佛只此一句,已是直抵佛心了。」
「老住持笑話。」
「非也。老活佛香積寺時的一心,與今羅漢寺的一心,絲毫未變,光潔清淨,一塵不染,這豈是人人容易做得。我此次回來,也只為投身羅漢寺,做一個尋常僧人,隨侍老活佛左右,重頭修行,若他日能有一分半分開悟,也不枉出家一回,為僧一生了。」
出水寺老住持留下來,住在羅漢寺當家和尚旁邊的舊屋裡。當家老和尚夜不倒單,這令出水寺住持大為欽服。白日,羅漢寺留二、三僧人應酬善男信女;大開齋飯,接濟貧苦。其餘僧人,則靜心禪房,莊嚴修持。原出水寺住持經過一番坎坷,堅定了佛心,勇猛精進,最終與羅漢寺當家和尚雙雙圓成正果。不過,這已是後話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