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1-23 10:03

國力增強 不是只看經濟成長

媒體近來積極討論如何充實壯大「國力」等相關議題,何謂國力?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國力不僅包含國家競爭力,更是結合外交力及軍事保衛力等整體政治力的展現,透過無形的國民共識,發揮認知力量,以達成明確的國家策略目標。
因此,國力若要強盛,必須由上位角度通盤考量,要有好的政治家帶領國家均衡發展各項能力,更需要積極培養經濟、外交、軍事防衛等各方面的專業優秀人才,才能壯大國力,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有所謂的「維新三傑」,其中以西鄉隆盛最負盛名。西鄉隆盛推翻德川幕府有功,後來與明治政府因政治理念不相符,引發日本內戰,落為自殺收場,但他卻十分受到日本人敬愛。他曾經說過:「勤於德者,不求財便能自生」,西鄉隆盛認為一個人能做到不求名、不求官、不求財、不偷生,便可委以重任,做出一番大事業,這即是勤於德的緣故,因此,西鄉隆盛即使下場淒慘,但其為人與信念迄今仍深得日本人尊崇。
國力提升仰賴人才培育,日本人從小即以「身美教養」教化下一代,使日本人逐漸養成以禮待人、為人謙遜誠實,面對事情全力以赴的習慣,成為鞏固國力之本。「以和為貴」來解釋日本內部團結,是最為恰當的,因此雖經戰敗,但凝聚力卻有增無減,創造了日本戰後經濟奇蹟般的起飛。
同樣地,中國《禮記 大學篇》也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不過我們對於公民道德的教育似乎過度流於表面,對於實際操練之要求太少,以致長大後逐漸忽略這些道理而無法落實。
過去台灣整體社會都在力拚經濟成長,其有實際數字可以國際間相互比較,展現國力,但經濟成長並非國力追求的唯一目標。有些新興國家,經濟尚未點燃,只要挹注一些資源及心力,就能造就非常亮眼的經濟成長幅度。
反觀台灣,因已逐步邁入已開發國家行列,追求大幅經濟成長已屬困難,合理大約是在3-4%中度成長幅度之中。現今我們應該追求講究的是「實質」方面的能力提升,像是提高生活品質、社會各階層均衡發展、縮小貧富差距、提高每個人的幸福指數、培植強大的中產階層,此才是政府政策須考量之處。
我曾在教會聽一位牧師說過一個故事:「某次有個學校舉行運動會,賽跑第一名的學生可得到金牌。有位跑得很快的小朋友拼命練習,立志要獲得金牌,當天比賽快抵達終點時,小朋友卻摔了一跤,跌倒在地。本來,跑在後面的小朋友可以輕易超過,贏得金牌,但後面的小朋友們卻也都停了下來,大家一起扶著跌倒的小朋友抵達終點。校長看到小朋友互相扶持的表現,深受感動,因此決定讓這一組的小朋友都得到金牌。」我覺得一個國家、社會也可有這樣的考量與精神。國家與社會需要的是良性競爭,互相體恤,互相提攜、協助,祥和的社會氣息要比殺氣騰騰的社會氣息更為貼近人類的理想。
近來政府提倡開發新興市場,如:印尼、菲律賓、印度、緬甸…等地區,這是很好的構想。過往我國集中拓展大陸市場,忽略這些地區發展的潛力,如今想急起直追稍嫌偏晚,因此若想要有效開拓當地市場,應有不同於前面之作法,要跳脫傳統的思維,一些先進國家之作法值得我們參考,例如:以援助之方式投入當地之基礎建設、協助提供教育…等,政府與企業可以考慮攜手一同進行。
過去台灣為了維繫邦交,曾長期於中南美洲、非洲、南太平洋提供經濟援助以及農業建設,從前有農耕隊、醫療隊前往,也協助當地建設海港、造橋、造路。然而這樣的努力,近年卻較少有聽聞,實在頗為可惜,這些工作應該持續進行至產生具體成果,才能顯示出我們與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因為做到了別人無法達成之事,成果及影響力就不容易被抹滅。
近期許多報導都認為非洲是明日之星,CNN亦以非洲為主題製作一系列報導,最近也因有不良之外力介入,帝國主義、恐怖份子為了自我的權益,在當地進行權力惡鬥,發生許多的不幸事件,讓當地居民不勝其擾,也令人感到心寒。我國在非洲當地停止援助的時間並不久,如果能夠重整旗鼓,再重新開始深入努力耕耘,以實際具體的協助感動當地人心,如此一來台灣的國際盛譽提升,防衛力也將會更加強盛。
台灣其實有令他國稱羨之處,我國推動自由民主與人權制度,在短短20年之間,已大大向前邁進,贏得國際間高度的尊崇,因此我們萬萬不要忽略了自己的長處。此外,台灣過去在經濟力的表現也甚為亮眼,有台灣經濟奇蹟之稱,但時空變遷,再次期待經濟奇蹟或許已不切實際,反而應參考先進國家作法,建置健全社會福利制度,追求社會祥和、均富,如此才是國家永續發展與長治久安之計,也是增強國力最佳的方法!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