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1-17 09:34
盈正案的省思!
盈正案的省思!
盈正案堪稱2012年投信界最爆炸性的年度大事,事件發生後,金管會緊急對投信業展開「金檢」,並迅速處分違規的4家投信與4位基金經理人;之後闖禍的安泰投信也火速賠付勞退、勞保共1.73億元;緊接著投信投顧公會宣布新自律措施;學者更表示「希望此次慘痛教訓成為共同基金長遠發展的轉機」,整起事件大有化危機為轉機的味道。對於這一點,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投信公司、基金經理人公器私用、中飽私囊的行為,過去始終存在,未來也不會消失。理由很簡單,因為利益太大、但代價太小,在風險與利潤完全不成比例下,人性完全經不起考驗。偶爾東窗事發後,官員、業者照例煞有介事的出面檢討一番,然後船過水無痕、一切照舊;如果有人真的相信投信業者的自律會有效,那不是太笨,就是佛心來著。
多年來基金經理人上下其手的手法或有不同,但拿投資人的錢牟取私利的本質不變。民國81年政府開放11家新投信成立,宣告台灣從此進入法人炒股時代,手握重兵的基金經理人遂成為台股的新興主力,例如83年的塑膠股飆漲行情,就是多家投信聯手拉抬的傑作。
85~87年間,不少基金淪為大股東、尤其是借殼上市公司的出貨對象,87年底金融風暴爆發時,大家才驚覺許多投信旗下基金持有數量驚人的台鳳、順大裕等地雷股,大股東與基金經理人乃至投信高層間暗盤交易的傳聞,在業界甚囂塵上,最終受害的依舊是基金淨值慘跌、哭訴無門的眾多受益人。
之後一段時間操作手法轉為替主力、大股東鎖單,再收取一定金額的回扣。當時有一位市場掮客,主要工作就是調度資金與幫忙尋找願意配合的法人,有次我約他打探市場動態,他開車來找我時非常緊張,再三詢問下他才坦承車上有8位數的現金,準備晚上交付給某操盤人;我原本很想親眼目睹一下千萬現金到底長什麼模樣,可惜他堅持不肯、只好作罷。
之後主管機關的管控與投信的內控都有所提升,基金經理人也開始轉進未上市股票,鎖定將上市櫃的股票後低價買進,等掛牌後利用基金急速拉高,再高檔出脫賺取驚人暴利。從早期的太陽能股茂迪,到這次出事的盈正,手法都如出一轍,只是此回坑殺的不是普通受益人而是政府基金,才終於踢到大鐵板。
幾年前我想利用定時定額為小孩存教育基金,約了一家績效不錯的投信公司總經理,請他幫忙推薦幾檔基金,結果他告訴我他從來不買國內基金,理由是他看得太清楚所以買不下手,他的坦白讓我大吃一驚,而買基金的念頭也因此擱下。
正本清源之道只有嚴刑重罰!如果遭查獲不法後終身吊銷執照,並追索不法所得,肯定沒有人敢輕易以身試法;光靠限制基金經理人的手機和通訊就想杜絕歪風,就別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