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53/15337.jpg)
-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1-17 09:33
轉型人文科技島 馬政府準備好了嗎?
轉型人文科技島 馬政府準備好了嗎?
以倡議「微笑曲線理論」強調產品前端的創意設計和後端的行銷服務之重要性與價值更甚於產品製造本身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最近接受本報專訪時,針對台灣的科技業由於陷入「茅山道士」的經營困境,以及新鮮人起薪偏低只有22K,整體社會失業率居高不下等現象,提出一個全方面發展「人文科技島」的解決方案,期待能讓全民參與經濟建設,共享財富的大舞台。
目前兼任國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的施振榮,在此次提出「人文科技島」的方案構想之前,其實在不久前也曾對於當年高調倡導台灣應發展為「科技島」,反而忽略了應同時提倡人文創意的懺悔之意。其情其景,與30多年前在蔣經國主政時期,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在推動執行「十大建設」讓台灣的經濟發展得以脫胎換骨,而廣受各界肯定與好評之際,也曾不無遺憾的表示,當初只全心投入讓GDP得以快速成長,卻忽略了應投注相應的社會建設,以及為付出沉重的環境污染代價感到不安。孫運璿是廣受國人敬重的政府領導人,施振榮同樣是受人尊重的前瞻企業家,而他們對於台灣經濟的發展與轉型,欠缺衡平思考異曲同工的表達不安之意,也算是前後輝映的一段佳話。只不過孫前院長哲人日已萎,而施董事長則轉身關注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前景,也算是來者猶可追了。
綜觀施董事長著眼於如何提升台灣長期競爭力所倡議以發展「人文科技島」為核心的方案內涵,其中針對如何提高薪資門檻,一方面他強調台灣的企業必須持續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尤其要確實掌握價值、創意和執行等三項企業創新的要素,這一點自然是企業經營和維持產業競爭力的不易之理,也正是他「微笑曲線理論」所一再強調的重點。另方面他則強調必須讓服務業科技化、國際化,才能擴大就業機會,以及提升從業人員的薪資水平。關於這一部分的倡議,其實也點出儘管目前在台灣的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也就是廣義的服務性產業已經佔有逾7成的就業人口,但其中許多服務業由於技術層次低,使得從業人員的薪資水平無法提升,因此讓服務業與科技做更緊密結合,一方面可以提高產值,另方面也可以因為科技化而有利於發展成跨國服務性企業。這無疑是傳統服務業轉型與強化體質的一條生路,也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合理的薪資待遇。
相應於傳統服務業應朝科技化轉型,面對科技業陷入毛利只有3到4%的困境,施董事長指出其中的關鍵在於科技業的加工產能太多,超過市場的吸納能量,經營利潤自然會被不斷壓低,因而他的對策建議就是,一方面業者要自我認知從製造升級到「智」造,才能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價值。另方面更應結合科技與傳統,兼顧硬體與軟體,跨業來共同創造加值商機。而其終極目標則是要推動科技加人文藝術的方程式,研發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產品與服務內涵,從產品技術研發到服務機制,都要考慮到人的需求,而後始能成其大。
施董事長「人文科技島」的倡議,不只是要化解目前台灣科技產業的經營困境,以及扭轉薪資偏低、失業率偏高的偏差,從高位來看,他真正寄望的是在把台灣從「科技島」轉型為「人文科技島」的同時,也能夠把握華人世界很快將躍居全球最大市場的歷史機遇,自我定位台灣為全球華人優質生活創新應用中心,從而成為台灣發展人文科技商機的堅實後盾,並有助於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檢視施董事長此一「人文科技島」的構想方案,有識之士無疑都能認同,客觀上更是台灣脫困轉強的不二法門。但美好的願望從來不可能憑空獲致,落實的關鍵至少有兩端:其一是對於極被看好的華人世界商機,連施董事長也不諱言過去我們對全球華人市場的了解並不多,於今之計自然只能急起直追,先從認知、投資入手,再花時間打造舞台,累積經驗和能力,才能研發出具競爭力產品,進而快速攻占華人市場。其二他認為向來包括政府與創投業,都太過重視硬體建設,相形之下對文創業投資的手筆和決心則差很多。施董事長的這番感慨確實是有感而發,但是包括總統、行政院長以降的政府主管部門又是否真能有感的做出回應,看來將是決定台灣能否蛻變為「人文科技島」的關鍵因素和檢驗指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