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1-07 16:31
「加薪」與「獎金」背後的故事
「加薪」與「獎金」背後的故事
「加薪」與「獎金」議題乃是造成去年社會重大紛擾的幾項亂源之一,國人莫不期盼在新的一年裡,亂源能夠止息。然而,若只看表象,可能見樹不見林而捨本逐末,因此應先探討亂源背後的故事,再做省思,才能對症下藥。
論到「加薪」這件事,真正亂源應是政府部門,而且可以追溯到2011年7月1日起的公務員調薪3%。當時行政院提出的理由是因為2010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76%,並且2011年上半年稅收成長良好;更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政府調薪,可以帶動企業調薪」。事實上,大家都知道,背後真正的故事,是為了2012年2月的總統大選及立委改選。
該次公務員調薪,實質上是對公務員「政策買票」。因為企業並沒有跟著調薪,相反地,許多企業主早已嗅到當年第4季不景氣的氣氛,開始囤積糧草以因應荒年。雖然當時社會上有許多反對的聲音,但是行政院卻置若罔聞。
社會上反對公務員調薪的最大理由是,民國80~90年代公務員調薪約70%,90~100年公務員調薪約6%(每次各加薪3%,共兩次)。而且,公務員每年依照年資逐年晉級,形同每年調薪;再加上自民國92年起,公務員每年另享有1.6萬元的國民旅遊卡消費補助,公務員的收入已經算是十分優厚了。
在國家財政困難之際,調薪會墊高未來每年的政府人事費用,調薪也會澤及領取月退俸的退休公務員,使政府財政更難負荷。然而,正因為調薪可加惠於現任及退休公務員,其政策買票效果遠大於另一替代方案(加發現職公務員「工作獎金」),因而調薪方案被橫柴入灶地採用了。
2012年底,為了消除民眾對政府「無感施政」的不滿,經濟部長施顏祥呼籲民間企業調薪照顧員工。果然有台積電、宏達電、味全、王品等企業主相繼宣布要調高薪資,羨煞不少上班族。大致而言,已宣布要調高薪資的上市櫃大型電子業包括台積電等近10家業者,傳統產業則有味全等大約10家集團企業。惟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2012年景氣表現低迷,企業調薪情況相對較少,2012年10月國內近700萬名受僱者的經常薪資年增率僅0.46%,創下近3年單月最低。
換言之,響應政府呼籲,企業調薪的家數應屬少數,但企業調薪經過媒體大幅報導,可能產生幾個應該預為防範的後果。首先,沒有調薪的多數企業,其員工可能產生被剝奪感,而對企業主甚至對社會,產生疏離甚至怨懟的心態,造成另一種型態的社會撕裂。其次,沒有調薪的企業主,尤其是超過百萬家的中小企業老闆們,在缺乏響亮企業光環下,留任人才將備感吃力。2010年鴻海集團在大陸沿海的工廠發生「十四跳」事件後,員工基本薪資由每月900元人民幣快速調整到1,200元、1,500元人民幣,並以2,200元人民幣為最終目標,果然遏止員工跳樓事件;然而沿海台商企業原已經缺工,在工資調漲跟不上的情況下,有人戲稱「鴻海員工不再跳樓,改換台商中小企業主跳樓」。我們認為,政府呼籲企業調薪,只是徒增多數企業主的困擾。
再者,企業若經營良好,為員工加薪、與員工分享經營成果,本來就是負責的企業主應做的事,不必在政府首長呼籲後才醍醐灌頂,而應是企業內部原有的計畫。我們擔心的是,若有些企業,在媒體和員工加薪要求的壓力下,「打腫臉充胖子」勉強調薪,從公司治理層面來看,這其實是損及股東權益的行為,投資人保護中心應負起責任,監督上市櫃公司的調薪作法。
在「獎金」的部分,政府也是始作俑者。國營企業待遇優厚,早已令人眼紅,且營運範圍多屬獨占或寡占產業,理應較在紅海廝殺的一般產業更容易獲利。但以台電及中油為例,台電至100年底的累計虧損已達新台幣1,179億元,101年至第3季再增加虧損576億元,合計之累積虧損1,755億元,已經超過資本額3,300億元的一半以上;至於中油,至100年底的累積虧損已達361億,101年至第3季再虧損465億元,合計之累積虧損826億元,也超過中油資本額1,300億元的二分之一。估計兩公司101全年度的虧損會更大,已經面臨公司法第211條(破產)或282條(重整)規定必須處理的困境。
這兩個奄奄一息的公司,值得同情的部分是,都是選舉文化下的犧牲者。台電電價凍漲十年,中油油價原本採浮動機制,但每逢逢選舉就凍漲(去年「油電雙漲」原本只是回復市場機制,卻因產業關連效果太大,引發民生物價大幅上漲,以致怨聲載道)。正因如此,經濟部長及行政院長都寧可冒犯眾怒,也要給台電及中油員工獎金。可是在台電及中油沒有做出顯著改革的氛圍下,除了強悍的國營事業工會外,誰會給予掌聲呢?
說完了這些故事,我們要鄭重呼籲,政府既是始作俑者,就當向社會大眾坦承,「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在新的一年,儘快提出真正讓人「有感」的改革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