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y 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11-26 08:47

財訊(盤勢分析)

財訊快報(盤勢分析)(一) 日期:2012-11-26
盤勢分析台股大反彈,政策動作成指標
【財訊快報/方亞申】在財政部長張盛和說「7000點是買點」,四大基金也將適時進場激勵下,台股今日開高走高,終場勁揚220.25點,成交量放大至841.29億元。這根紅K創下今年來最長紅線,且呈現有量拉升,短線來看7000-7100點是守住了,不過要持續向上推升,還有賴成交量持續放大。
本週以來,台股漲跌都是政府說了算。先是勞退、勞保基金說不買小型股及F開頭個股,結果F族群和小型股跌翻天。而後行政院及考試院出來協商說暫緩實施。另方面,眼見成交量再度降至500億元以下。週五報紙頭版刊出財政部長說7000點是買點,若持續低迷四大基金準備進場,加上金管會引導壽險資金棄房入股一說更是助燃多頭士氣,指數又呈大漲,甚至直衝到半年線之前。
在正常情況下,台股走勢應該是與國際股市、經濟情勢連動,亞洲的日本及香港近期表現都相當優,歐洲雖有歐債危機,英、德、法指數也在相對高檔。美國有財政懸崖問題,股市還是出現強彈。台股卻因為內部自己問題加上基本面不好,股市落後國際股市一大截,而最重要是政府舉棋不定,從證所稅、油電雙漲、公務人員18%利息優惠等等到股市,在在都顯示出決策者出了問題,搞得股市雞犬不寧,叫投資人無所適從。
不過台股融券攀高是事實,相對融資一直減,一旦反轉是有搶補壓力,只不過是否有這實力,尚待觀察。而空頭市場中放大量後,若未能再出大量,代表反彈告一段落,以週五長紅,創近21個交易日高點,算是相當強勢,且伴隨日KD值低檔交叉向上,應有利一段時間反彈,但要特別注意量的問題!技術上突破30日線,是9月下旬以來第一次,加上7080點之下留下三次下影線,低檔是有支撐,但半年線及年線在7342-7431點,壓力還是大。
趁著外資放感恩節假期,上檔賣壓較小,大盤以拉權值股及跌深為主,大漲超過200點,漲停家數卻不到30家。其中基本面最強的台積電( 2330 )股價再創新高,有呼應韓國三星創新高味道,相關供應鏈的漢微科( 3658 )、弘塑( 3131 )、閎康( 3587 )表現也不錯,連破底的聯電( 2303 )以及世界( 5347 )也強彈,封測的矽品( 2325 )及日月光( 2311 )順勢反彈,加上IC設計,半導體股幾乎全面轉強。其他如TPK( 3673 )及大立光( 3008 )等高價股表現也不錯。另大權值股鴻海( 2317 )、鴻準( 2354 )表現也強勁。而傳產的台塑四寶止跌反彈,金融股也有彈升,看來未來還是以台灣50或中100成分股較容易獲得護盤青睞。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財訊快報(盤勢分析)(二) 日期:2012-11-26
盤勢分析台股反彈無量,多空勢力趨保守
【財訊快報/鄭心丹】美股因感恩節休市,若美國消費市場買氣不錯,且財政懸崖及希臘紓困問題獲解決的話,國際盤應有表現空間,以歐美股市這一波反彈上漲約3%,日股漲幅達8%,韓股也有2%漲幅,台股相對反彈無力,週四成交量萎縮至458.25億元,創今年來第二低日量,主因政策失當,資本市場缺乏誘因,造成買盤觀望不願進場,弱勢整理時間恐延長。
技術面來看,大盤前一波低點在7050點,7月25日的6922點以及6月的6857低點,甚至10年線6847點已成為重要防線,技術指標在9週及9月KD值同步低檔鈍化,將有低檔背離的反彈機會,加上年底仍有集團與法人作帳行情,高持股者可利用反彈減碼操作,至於上檔反壓在半年線及7313點的頸線位置。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7.5億元,金額不大,外資對台股逐漸冷感,恐得等明年下半年內資改以外資身份進場時,才是轉機時刻。
在期貨市場方面,台指期上漲41點,逆價差縮小至16.76點,外資不僅回補空單,還反手作多,未平倉淨多單2385口,自營商則加碼空單,未平倉淨空單達1755口。而在十大交易人方面,週四變化並不大,近月未平倉淨空單減少221口,還有5676口;全月減少221口,還剩下5598口,顯示多空勢力都轉趨保守。
政府基金取消禁買中小型股限制,加上媒體呼籲抓股市禿鷹,帶動中小型股反彈,包括生技、半導體、LED及太陽能族群,也出現跌深反彈,但高本益比及投機炒作難持久,法人資金持續往大型權值股避險,包括台積電( 2330 )、鴻海( 2317 )、華碩( 2357 )、台達電( 2308 )、聯發科( 2454 )、面板雙虎等為指標。盤面上雖有金融股扮演政策護盤指標,市場不存期待心理,甚至無法擺脫拉金融出產業陰霾,台塑集團就是此趨勢下的弱勢代表,而統一集團股也出現補跌跡象,甚至電子通路的聯強( 2347 )破底,仍需留意風險控管。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