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53/15337.jpg)
-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11-16 09:51
國會亂象 台灣競爭力怎能不流失!
國會亂象 台灣競爭力怎能不流失!
立法院本會期立委提出的預算提案據傳已逼近六千項,將創下歷屆新紀錄,這不值得驕傲,反而令人憂心,因為其中不乏立委亂提案,結果就是台灣的競爭力在一點一滴流失中。
立法院長王金平日前在華人峰會的場合中演講中表示,今年的預算審查,國會的角色特別吃重,因為立委針對各部會明年的預算,已經提出5,000多件提案,有的是刪減預算,有的是附帶決議,有的是主決議,硬加在預算案上的主決議,更等同法律,行政部門必須遵守。國會該如何審?怎麼協調,將有一番折騰,連調和鼎鼐身經百戰的王金平想了就頭痛,行政院更是頭大。
根據行政部門預估,如果加上上個會期未審查完的經濟部和經建會預算審查,及針對國營事業預算提案,提案數則逼近6,000項,如此龐大數字,和去年3,000項比較,增加了一倍。究竟是今年新國會委員審預算較認真投入呢?抑或另有個人政治關說目的或選舉恩怨?提案的背後,相當耐人尋味。
「真是台灣另類的民主奇蹟」,官員這麼調侃。以新成立的文化部而言,明年預算規模不過200億元左右,刪減及附帶決議提案就有400多案,而規模高達2,000億元的教育部(加上青年署、體育署等附屬單位,不含大學校務基金),提案也達664件。
像最近,因為退休軍公教慰問金點燃砍刪各項薪酬、津貼、福利的燎原戰火,正方興未艾,立委以砍預算為「顯學」,如雪球般愈滾愈大,難怪陳揆憂心忡忡,擔心陷入凱因斯經濟理論「節約的矛盾」,撙節過度的氛圍蔓延,恐影響消費成長,抵銷拚經濟動能。
觀察立院袞袞諸公提出刪減預算、附帶決議或主決議提案,五花八門,以主決議綁在預算案上,企圖凍結政策案例不勝枚舉,其中將核四廠改為天然氣發電廠最明顯窒礙難行。核能與天然氣電廠燃料本來就不同,設備機組更無法共用,改燃天然氣不但核四投入逾億元經費泡湯,還要多花數千億蓋天然氣電廠,不但不划算,電費勢將被迫調漲。又立委提案台電向民間電業購電預算砍刪90餘億,讓台電自十月起購電將「斷炊」,急得跳腳擬尋求翻案。再者,立委提案要求東西向國道不收費,未來若以主決議硬綁在國道基金預算上,就能阻擋交通部推動既成道路收費政策。
審預算、審法案,立委提出刪減預算、附帶決議或主決議,原本就是立委的職權,但必須切中要害,點出施政浪費的癥結,才會令行政部門心服口服,令百姓拍案叫絕。不過,「很多提案是沒有道理的,立委權力過度膨脹」,不少行政官員對提案內容敢怒不敢言。
大家記憶猶新,新一屆國會立委甫在上會期創下多項「紀錄」,僅以「美牛案」、「油電雙漲案」、「證所稅案」等三件世紀大案,癱瘓行政部門施政數月有餘,法律案三讀案數量寥寥無幾,成績相當難看。不僅此,本應於五、六月完成的國營事業預算案,迄今距跨年僅一個月餘,還在牛步化,令事業單位無奈自我解嘲「我們在寫歷史」。
曾任國會副議長的江丙坤就曾以日本制度建議,國會應建立資深委員制度,老幹能帶領新枝學習問政,不論提案或質詢都能擲地有聲,節制自律,提高問政品質。不致像現在,立委個個拿刀亂揮,自認砍預算為正義之師,製造世代對立,形成國家一大亂源。
政府決策高層在國家經濟最困頓時候,大半時間綁在「應付」立法院,每天疲於滅火,針對經年累月沈痾,卻要七年之病求一年或一個月之艾,怎能靜心擘劃國家大計,提出有感施政?
國會猶如一頭怪獸,天天「創紀錄、寫歷史」,恐怕是台灣在拚全球競爭力時,不可承受之重。國會議事運作不改革,不進步,國家施政將繼續空轉、內耗,馬總統應利用執政優勢,與在野領袖坐下來共商國會改革之道,否則「黃金十年」恐將淪為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