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11-16 09:49

台商對中共新領導層的殷切期盼

台商對中共新領導層的殷切期盼
中共十八大已舉行完成,新任總書記習近平昨天率領其他六位政治局常委公開亮相,中共新一屆領導層正式組成,並使大陸整體政經發展邁入另一新的階段。此時此刻,大陸的廣大台商們莫不殷切期盼,中共新領導層在未來的日子,能提供台商群體「永續發展」的經營環境,使其能篤定地為大陸的進一步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作出貢獻,並共享成果。
正當中共十八大完成高層領導換屆改組之際,值得對大陸台商之經營,作一番回顧與前瞻。首先必須指出,過去十年,即胡錦濤主政期間,大陸台商總體經營情況,可用「收穫豐盈,憂患漸多」來形容。這是因為,十年前大陸剛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人民幣匯率也在8.3元(對1美元)的低檔,使出口型台商順利擴大了世界市場的佔有率,普遍賺到了豐厚的利潤,並成為大陸創出「世界工廠」格局的主力推手。
可是,從2005年開始,大陸台商投資經營環境開始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一年的「721匯率改革」,使人民幣匯率放棄釘住美元,改為逐日隨行就市浮動,並由此步上持續升值之路。接著,大陸政府實行經濟轉型政策,發展科技型新產業、強調環保節能、鼓勵傳統製造業內移、加速提高勞動者工資等,使台商以往「立足沿海,勞力密集,代工生產,外需導向」的經營模式,面臨了很大的障礙。
2008年的國際金融海嘯爆發,是大陸台商整體經營情勢之重要轉折點。因出口型台商由此充分體認到,加工出口生意已無法倚賴,其未來的生存發展,必須轉而創新研發、打造品牌,更要將市場寄託在大陸內需。於是,最近幾年台商「轉型升級」的呼聲高唱入雲。
然而,這幾年台商開拓大陸內需市場,也是非常辛苦。因為歐債危機於去年發生,國際經濟環境越來越困頓,大陸經濟也受波及,難以再高速成長,其內需市場之擴張速度也受侷限。台商在大陸內需市場中,面對著劇烈的競爭,能順利卡位上壘者還只是少數,大多數都還在努力奮鬥中。更何況,大陸用工的薪資成本還在快速增長中。除此之外,土地成本居高不下、環保規定越來越嚴等,都是當前台商非常頭痛的問題。
十八大之後,中共新領導層有必要通過政策舉措,來為台商經營開拓新局。其中重點,應是要儘量給台商公平的經營機會,行政管理上則講究情理法兼具,使台商能減少無謂的困擾,得以長久安心經營。其實,中共上一屆領導層在幫扶台商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只是,中共中央的政策,常常是到地方就變了樣。打通中央政策下達的渠道,使相關幫扶政策能讓多數台商切身感受,乃是當務之急。
譬如,大陸中央有協助台商內遷的政策,但這政策到了某些地方,卻被扭曲為「強要台商遷移」的作法。亦即相關地方政府以城區改造為由,要求特定區域內的台商限期搬遷,還指引台商要搬到新規劃的遠郊工業區。這類作為,每讓台商措手不及。
另外,中共中央台辦(國台辦)雖設有投訴協調局,在幫忙台商處理經營糾紛的投訴案件,但有不少案件,一發到地方層級,即遭「地方保護主義」所牽制。也就是地方政府「胳膊內彎」,偏袒轄區內被台商投訴的內資廠商,使台商難以討回公道。這已成為台商圈流傳的不愉快經驗。
回顧過去,中共領導層的台商投資相關政策,實際上大都能契合台商實情,也能與時俱進,但是大陸「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政生態,卻常使相關政策被誤導,而使台商在經營上煞費周章。中共新領導層不妨從這方面著手,來提升、改善台商的投資經營環境。
當然,中共新領導層在幫扶台商方面,也可設想稅務優惠、金融支持、投標輔導、勞資協調等舉措,使台商感受到更多實惠。要而言之,由於中共新任總書記習近平曾長期在福建、浙江、上海任職,對於台商經營生態,及台商對大陸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原本就頗為熟悉,台商總希望他未來於中共中央主政的過程中,能在幫扶台商方面,引導促成諸多的政策「亮點」,以大幅擴張兩岸雙方的共同利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