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11-15 10:12

三業四化五亮點應有具體配套政策

三業四化五亮點應有具體配套政策
林欣吾台灣經濟研究院三所所長
「三業四化」是近半年產業政策最夯的話題,當中褒貶不一。褒的是認同所提的產業調整方向,而貶的則是認為「四化」其實是業者自己應嘗試的方向,政府提出的「政策」內容空洞,而有政策「口號」之譏。對此,就在工業局從對跨部會,對產業各界在北中南各地完成多場的「三業四化」宣導後,或許該進一步具體誘發與協助各業的政策作為!
在工業局對業界宣導時,邀集了諸多廠商現身說法,說明在其本業中「四化」確實能有效發揮效益。例如:彪琥與康那香就說明如何在高度競爭的傳統產業領域建立獨特價值;統昶行銷如何在現有的物流領域中,發掘到低溫物流的市場需求方向,積極整合新科技,開發出低溫物流的新服務;中冠與漢門如何透過在特定垂直產業中深入瞭解顧客,建立專業口碑,而能夠讓服務進入國際市場等等。
這些廠商個案,一方面說明政府所倡議的「四化」方向確實有助於業者營運轉型與升級,同時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努力的成功,多數是這些業者已經在努力的方向。既然已經是個正確的方向,也有些業者自行努力成功,後續在政策上除需要協助已經展開轉型的業者化解瓶頸,深化成果轉化成獨特競爭力外,更應該要提供誘因或機會,誘導其餘產業領域找到合適的轉型方向。
對於廠商的瓶頸,必須要從長遠角度觀察持續協助。以製造服務化的智慧生活產業來看,目前有著系統解決方案、有教育雲育樂雲等等想法浮現,也提供了補助方案協助廠商,但是相對於國際間主要競爭對手早已形成的營運模式,例如蘋果電腦透過iTunes、iPad平台,所整合之數位影音服務平台,Amazon的數位教科書平台,目前國內的發展似乎都還在試誤的階段,包括可商業化的原創教材來源、影音供應有限,背後的關鍵可能是內容業者的能力不足、可能是流程規格不一,更可能是缺乏內容著作權益的合理分配,而無法吸引創作者的投入與供應;當然終端消費行為、獲利模式仍未成型亦是因素。
又如在智慧製造的工具機領域中,固然缺乏掌握客戶需求及自主控制器確實是關鍵,不過各廠商缺乏專注的垂直需求者(如汽車、航太),造成缺乏整機製程經驗垂直專業深度受限、技術人才供應後繼無力等等,業者的服務專業其實不易累積。不論何種情境,業者在投入四化後都必須形成有效自主的營運模式,發展出提供服務的獨特價值,否則未來可能在各國際大廠進入相關市場後,受到激烈的衝擊,這過程中涉及資源不足、風險過高的瓶頸都是政策可介入的空間。
至於將「四化」概念向其他產業擴散部份,源於各個產業的特性差異極大,必須要從各產業發展背景與特性,協助尋找合適的轉型方向,說服業者轉型,再進一步協助其突破瓶頸發展獨特優勢。例如在手工具領域,國內業者在歷經中國大陸的低價競爭後,在材料、品質上都已經有所精進,同時也開始結合ICT技術將手工具智慧化,面對Snap-on、Stanley等專業級與工業級市場的競爭者,在未來恐怕必須要協助部份業者建立起使用資料分析與供應整合為基礎的平台營運作法,才可能成為可常可久的自主發展模式。
綜合而言,政府提出的「四化」僅是提供業者轉型與升級的思考方向,「五亮點」則是提供協具體的示範方向,讓相關行業能夠有具體參考的轉型作法。三業四化的政策方向要能真正發揮效果,最終還是必須有更多的業者轉換作法,發展成自主發展模式才算是真正產業轉型成功。政府在大力宣導後,該從提供誘因、人才與資源,協助降低風險等政策方向進一步提出具體作法促使業者動起來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