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11-15 10:07

重振總統領導力的五堂課

重振總統領導力的五堂課
當前台灣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民間有一種「失了志氣」的無力之感。民間最常抱怨的是:景氣差,薪水降,生活品質低,貧富差距擴大,青年人看不到希望;企業界則抱怨政府無能無力,互相勉勵得自立自強。然而,回顧歷史,展望世局,台灣真的有這麼差嗎?一九七○年代石油危機時期,政府以十大建設及擴大內需,化解危機,為後來的經濟起飛奠定基礎。即使更近一點看,現在的情況也不比金融海嘯時危險。為何反而有一種灰心喪志、看不到未來的氣氛呢?
觀察當前台灣,整個社會缺乏向上志氣,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允為最大問題。茫然的社會,徬徨的時代,此時最需要政府的「領導力」。
領導力的首要課題,即是掌舵能力。總統是國家元首,應以領導人的高度,指引台灣發展方向,提出國家願景,凝聚全民共識,激發集體奮鬥意志,才可以引領全國上下齊心合力,走出困境。現在的最大問題是,掌舵者未能指引清晰、明確的國家發展方向與願景,以致政策搖擺,亂象叢生,民間無所適從。本系列社論主要就是針對此一核心問題,提醒當局要從最關鍵的掌舵能力著手,才能重現領導力,打開台灣的嶄新局面。
領導力的第二課題,是決策能力。一個好的決策模式,應先廣徵意見,慎謀能斷,充分考量不同利益衝突與可能引發的社會效應後,最後再作出衡平的決策並付諸實行。馬政府的問題是,政策形成及擬定過程粗糙,重大決策更往往由少數人決定,所以,儘管政府首長不乏頭角崢嶸或具代表性的專才,但小圈子決策讓馬總統背負用人「小圈圈」的指責,且因決策經常和基層民意脫節,致不時遭遇強力反彈而轉彎,領導人的尊嚴與威信,即在此過程中不斷流失。這種封閉、少數甚至極少數中的少數決策模式若不改,政府領導力將受到持續不斷的挑戰。
領導力的第三課題,是執行力。政府重大決策往往牽涉層面極廣,涉及部會眾多,因此,政策執行須有統合能力,才能破除本位考量,避免各行其是、互為掣肘。而政策執行過程必然會遭遇各種問題甚至突發性危機,因此,解決問題及處理危機的能力也是執行力一環。馬政府被批缺乏執行力,主因就是領導者沒有統馭明星首長的能力,且經常意志不堅、遇事退縮、搖擺不定,讓各部會看風向行事,遇難題相互推諉逃避責任;發生危機更是因應遲緩,讓人民看笑話。這樣的政府如何能建立威信?領導能力又豈能不受質疑?
領導力的第四課題,是用人及培養人才。蔣經國先生之所以讓台灣人懷念,不僅是他的無私用人與親近本土,更重要的是他為台灣培育了無數治國的人才。現在活躍於政壇的明星,包括馬總統,很多都是當年他的手上所培養。現在時代雖然不同,但用人原則仍是:敢用各方能人,將不同政治勢力納為治國之用,而且不僅為執政黨培養人才,更要為國家培養人才;若有這樣的胸襟與氣度,自能孕育令萬方景服的領導力,國家長期發展也會走上正軌。
領導力的第五課題,是尊重體制。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為雙首長制,但總統是民選,行政院長則是總統任命,因此,在權責分工上,應依憲政運作,總統主導攸關國家發展的重大決策,行政院長則有統合各部會及執行的責任;依體制運作,就不致出大問題。若行政院長無力執行重大政策,總統大可究責換人;畢竟,總統才是擔負執政成敗責任的民選首長。另一個核心問題是須避免體制外的權力運作。扁政府的貪腐,陳水扁當然要負全責,但吳淑珍在體制外參與決策甚至決定人事,也是問題惡化的根源。面對外界繪聲繪影體制外干政的指控,馬總統尤須謹慎以對,讓國家體制及決策權責歸屬經得起最嚴格的檢驗,國家元首的領導力也才能充分彰顯。
台灣仍是充滿希望的地方。每年參加各種國際設計大賽的得獎人數不斷攀升,青春活力投入文創。台灣農村在年輕世代返鄉務農後,展現新風貌,各種結合文化休閒的產業慢慢抬頭。這樣的青春生命力,怎麼可能沒有希望?充滿活力的台灣,充滿創造力的青春世代,充滿奮鬥意志的新世代,只要政府展現足夠的領導能力,台灣要走出困境,絕對不是難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