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11-01 16:26

台股正走到懸崖邊上 請馬總統嚴思考證肅所稅的去留

台股正走到懸崖邊上 請馬總統嚴思考證肅所稅的去留

自從證所稅通過以來,全台灣社會都在吵一個問題—經濟有感無感?其實我心裡這麼想,只要有證所稅存在,台灣經濟一定不會有感,而且,資金失血,最後會出現慢性死亡,產業、資金與人才逐漸淘空。不論證所稅能撐多久,最後一定會有人出來喊停,而且,ㄍ一ㄥ愈久,台灣付出的代價愈大。
最近馬總統要陳院長一個月內端出人民有感成績單,其實這只是一個玩笑話,因為拼經濟絕對拼不出一個月有感的。但是腦筋很直的陳院長依然端出加強台商返台、開發新興市場等十四項大菜。
行政院這十四道大菜是什麼,一般老百姓都不知道,倒是行政院又出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秘書長陳士魁,從他口中說出,陳揆拼經濟幾乎沒休息,「如果一口咬定無感,那就無感」。電視也進行了一項民調,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七六%的民眾無感。
另外是馬總統民調支持度只有一三%。要特別注意的是,馬總統民調走低以來,民眾對馬總統從失望到絕望,如今帶有濃濃的恨意,這是國民黨政權真正的危機所在。
假如把證所稅定案的五月二日當成一個轉折點,那一天台股成交一三○四.四二億,指數大漲一七五.○九點,當時還沒有下台的財政部長劉憶如說,證所稅利空出盡,顯然證所稅並沒有影響市場。如果以這一天當成台灣經濟與股市的轉折點的話,我們來看看二○一二年台灣經濟與股市的變化有多大?
今年元月十四日馬總統打敗蔡英文,順利獲得連任,台灣的民眾滿心歡喜,迎接馬總統的第二個任期。二月台股發動一輪猛攻,加權指數漲到八一七○.七二,在沒有證所稅衝擊的台股,從量價來看很健康;二月有幾天大量,一是二月二日的一六七二.二七億,二月八日的一六一七.二三億,二月九日的一七一九.一一億,是今年最大量。當周周量達九二○○.一七億,台股可真是量能充沛。
到了二月證所稅爭議出來了,台股開始價跌量縮,當劉憶如部長還在說證所稅對台股沒有影響的時候,五月二十八日台股出現四五六.二五億的今年最低量,不久加權指數也跌到六八五七.三五,是今年新低點。
進入下半年,全球股市在QE3效應下,普遍都有不錯的表現,其中美國道瓊指數漲到一三六六一.八七,S&P 500漲到一四七四.五三,NASDAQ到三一九六.九三,都創了海嘯之後新高點;NASDAQ 100到二八七八.三八則是歷史新高。歐洲德國到七四七八.五三,也是歐債危機以來新高點。
其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委內瑞拉、墨西哥、南非,亞洲的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都創了歷史新高,泰國股市則是一九九四年來最高。其他如東歐的土耳其、澳洲、紐西蘭股市都是海嘯後新高點,顯然全球股市的表現仍然十分亮麗。
就連深陷歐債危機的歐豬國家,近三個月來的表現也讓人很吃驚。例如,希臘股市從四七一.三五漲到九一○.九九,三個月大漲九三.二七%。一個快要破產的國家,股市表現竟然如此搶眼。
另一個歐豬國西班牙,儘管公債殖利率飆升,但西班牙股市仍從五九○五.三漲到八二三一,也上漲三九.三八%;義大利股市從一三三四五.三一漲到一七五五九.九,也漲了三一.五八%;連基本面最差的歐豬國家都大幅上漲。另外,今年最弱勢的深滬股市最近也從谷底爬升,但是台股卻單獨走了一個下跌的路。
九月以來,全球股市普遍表現不差,但是台股卻從七七八九.三三單獨跌到七二六○,台股下跌五二九.二九,跌幅達六.七九%,這是QE3以來,全世界表現最差勁的股市。本來美國祭出QE3,台股在九月十四、十五及十九日三天連續出現逾千億大成交量,其中十四日是一三四八.六億,十五日是一一六八.九億,十九日是一○一二.五億,看來好像逐漸恢復元氣,沒想到二代健保附加費又補上一槍,從此,台股江河日下,一瀉不起。
如今台股面臨險象環生的「絕路」,一個是台股跌破年線,各條均線形成嚴重的空頭排列;二是台股的年線多空指標在七三○○點,如今七三○○點也跌破,這兩個是台股進入長空轉折的重要訊號。
很久沒有露面的劉泰英先生最近參加了一個公開的研討會,他特別語重心長地提出警告,他說,台股一旦失守七二○○點,很可能跌到四○○○點。他提醒政府一定要有危機意識,七二○○點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卡,站在七二○○點以上,台股還有個股表現的空間,多頭暫無殺多之虞;但是七二○○點一旦不守,若外資布滿空單,又加入追殺台股行列,台股恐怕只有一個慘字能形容。
台股的價跌及量縮在證所稅之後已十分明顯,從五月二日到現在,台股只有五個交易日出現千億成交量。另一個最顯著的是,出現不到五○○億低量的天數愈來愈常見。面對新低量,財政部及金管會都注意到這個現象,金管會最近祭出多項動作,包括開放當沖、降低融資利率等,財政部則發動行庫天天進場護盤,又放話說,國安基金隨時待命。但這都是心戰喊話,對台股助益不大。
台股眼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量縮,除了單日交易不足五百億的憂慮,從周量來看,台股也是「節節敗退」的景象。例如,九月二十八日的當周,台股成交四○四七.三七億,十月五日那一周成交三二一八.九九億,十月十三日的那一周成交二九六四.七五億,十九日的那一周只成交二九四七.三四億,這一周前四天的成交量只有二一七二.○四億,保證本周的周量創新低。
台股的量縮是我們獨有的景象,自從QE3以來,亞洲貨幣普遍升值,像人民幣已升到六.二四四,新加坡幣從一.二九七升值到一.二一三,韓元從一一八五.八升值到一○七九.七,台幣也從三○.二六升值到二九.二九八。亞洲貨幣都相繼升值,貨幣升值相對帶來熱錢,但台幣升值,台股卻頻創新低量,顯然熱錢只炒匯,沒有流進股市。
十月二十五日《工商時報》頭版頭條新聞稱十八大行情,熱錢進香港,其實十八大仍充滿不確定因素,連九個常委縮成七個,最後名單會是誰都未定案,深滬股市表現也欠佳,但是香港股市表現卻格外亮眼,真正貢獻港股最大的其實是台資。
今年八月間,香港股市成交量縮到三百多億至四百多億港幣,但是九月成交量開始放大,九月七日單日成交九三二.三九億港幣,九月十四日成交七九一.五億港元;十月港股成交量經常維持在六、七百億港元之間。
最近我養成習慣,開始統計中、港、台三地成交量,例如:十月二十三日台股成交四六一.四七億台幣,香港二十二日是五一○.八億港幣,上證是四七五.三○億人民幣,深證是五二○.八六億人民幣,四個市場差不多,只是用不同幣別來算。二十四日台股成交五七八.九五億,香港是六八八.五三億港元,深圳與上海都是各四九七.二八億人民幣;二十五日港股成交六一二.四五億港幣,台股成交六一四.三一億台幣,一個用台幣算,一個用港幣算,差了近四倍。這一天,深圳成交五一九.二三億人民幣,上證成交五五六.九億人民幣。
香港與深滬股市量能十分充沛,台股成交量不見了,我想很多有實力的中實戶對台股已死了心,大家轉戰香港去了。這個禮拜我在兩岸收藏家大會上,遇到股市有名的金主史金生先生,問他最近有沒有進來台股,他說一張都沒買。剛轉戰巴克萊的年輕新秀劉奕成跟我說,他那裡因為證所稅轉戰海外的資金多得不得了,還有很多準備明年從台灣下市轉戰海外的企業,他十分憂心,台灣經濟的下一步愈來愈難走。
為什麼我說台資轉戰香港?只要看台資企業股最近的表現就很清楚了。在台灣,最近最受矚目的壹傳媒(00282)從○.四五五港元大漲到一.七六港元,已漲了數倍。食品的統一中國(00220)今年由四.一港元大漲到九.七七港元,旺旺(00151)最近創了一○.七港元歷史天價,康師傅(00322)最近從一七.九港元漲到二十五港元。
通路的女鞋廠達芙妮(00210)從六.六四漲到八.七九港元,高鑫控股(06808)從八.四七港元漲到一○.六港元,鞋業大廠裕元工業(00551)從二二.二漲到二八.七港元,九興控股(01836)從一八.一六漲到二○.九五港元,機械的巨騰(03336)從一.五二港元大漲到三.六五港元。只要有業績的台資股無不大漲,這個景象在過去香港很少發生過,因為台資股一向乏人問津,如今變得大熱門,顯然放棄台股轉戰港股的人正快速增加。
假如,馬總統決心貫徹所謂「公平正義」,堅持下去的話,我們已經慢慢看到台灣社會快速被撕裂。這兩天,考試院長關中出面為公務人員喊不平,老師也跳出來了;張哲琛部長說,這個社會見不得人家好。其實這是馬總統自己捅出來的馬蜂窩。大家想想,台灣社會什麼時候真正公平正義過,若真講公平正義,逼得每個人都去挖掘不公平、不正義,台灣社會的文革景象恐怕就很難避免了。
半年前,在證所稅爭議最激烈的時候,我不斷對開徵證所稅造成的可怕後遺症提出警告,但是官員們沒有聽進去,這些後遺症現在都出來了。眼前,券商虧損累累,營業員生活無著,被裁員者眾,必然衍生很多社會問題。另外,企業籌資困難,最近仁寶(2324)開了一槍裁員百人。
股市成交量愈縮,大家愈不敢進場買股票,這兩天我看蔡玉真在臉書上說,台股單日成交二百億的現象很快就來了。沒有量,一定沒有價,資本市場將成一灘死水,有能力走出去的人走了,留下來的嗷嗷待哺。政府財政愈來愈困窘,到處猛找錢,有錢人愈跑,台灣陷入惡性循環,經濟已垮了一大半。
最近馬總統要陳內閣端出有感施政,任何政策都要時間,眼前要讓人民有感,我認為先讓證所稅擱置三年再議,政府可以告訴人民,因為當初誤判形勢,如今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等待台灣恢復元氣再來談。我想大多數老百姓可以共體時艱,股市的成交量也可以恢復;先讓台灣撐住,再來進行改革。這麼一來,台灣人民立刻會有感,縱然政府可能被罵,但值得。
如果馬總統仍然硬著頭皮幹,台灣經濟明年還會比今年更壞,明年反馬上街頭可能勢在必行。大家要知道,股市的櫥窗效果很大,股市上漲,民間消費增加,對未來充滿希望;反之,股市下跌,大家節衣縮食,這半年來,大家已飽嚐苦果,證所稅還沒有正式上路,人民已苦成這個樣子,明年證所稅上路,股市還更慘。再慘下去,很多人活不下去,必然走上街頭,社會一定會亂。
最近我見了很多政府高層官員,大家都憂心忡忡,但大家都不敢跟馬總統講,陳院長已幹得累趴了,但是只要有證所稅,陳院長拼死了,台灣經濟照樣無感。
暫時先拋開證所稅不一定能讓台灣立刻恢復元氣,但是我保證大家的感覺會更好,台灣可以承受更多挑戰。就像鄧小平在文革之後,帶領人民走上計畫經濟的道路,那時他抓住了一個重點,「白貓、黑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又說,「先讓少數人富起來,再讓多數人富起來」,這是中國步上康莊大道很重要的實驗。
馬總統應該先讓台灣富強起來再來求分配的事,未富先求分配,最後帶領社會走向均貧的道路,如此一來,在追求歷史定位中,恐怕不會留下什麼好名聲。因此,我們懇請馬總統認真思考證所稅去留的問題,不妨先擱一下吧!
目前台股的崩壞正全面襲來,像PC品牌大廠宏(2353)正節節敗退,又創了二四.二元新低價;智慧手機大廠宏達電(2498)又跌到二三○.五元低點附近。類似宏、宏達電都是令散戶心痛的持股。像宏達電一三○○元的價位,融資一萬張左右,如今跌到二百多,融資變成七、八萬張,原來很多散戶覺得股價跌很多了,可以搶便宜貨,結果便宜還有更便宜,宏的情況也是這樣。大家不妨作點功課,把電子股天價位置的融資拿來跟現在比一比,凡是融資暴增的都宜遠離,中環(2323)、錸德(2349)都是這樣。
理論上,中環已連五季獲利,但是股價仍使不上力,理論上,CD-R已變成小產業,但是中環股本二七九.三五億,今年再增資百億,就變成三七五.○九億,但是營收只有一八○億,中環若不徹底減資,股價很難有作為。錸德跌到三元,融資仍很多,關鍵也是股本二六四.七二億,老闆不想面對,公司很難有希望。
過去二十年來,散戶投資電子股已成全民運動,如今電子產業浮現敗象,投資電子股不可用過去的心情,像力晶(5346)恐怕就要下市了,台塑集團力挺南科(2408)結局恐怕仍然不好,大同手上的華映(2475)最後恐怕只有賣給陸資。
最近LED的億光(2393)從六七.五元突然掉到三五元,從九月二十九日以來,天天都是跌勢,股價跌起來很可怕。照明的LED廠艾笛森從九月二十四的四九.一元,一路殺到剩下三四.七五元,我記得艾笛森剛上市股價是一九四.五元。
最近觸控面板的(3584)從一三六.五元跌到二四元,洋華(3632)這兩年從三七六元跌到介面五○.九元,都令人怵目驚心。最近仁寶(2324)從三五.八元一口氣殺到二○元,大家還沒有看到財報,股價已跌得四腳朝天。這些跟景氣、業績有關的個股宜避之,最後仍然要回到資產,低價殼股上面比較安全。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