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玲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09-11 05:08

徹悟人生的幸福

> Subject: 徹悟人生的幸福 > > > 徹悟人生的幸福 > > 1997年,65歲的稻盛和夫因身體不適住進醫院,經診斷為胃癌。> >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然而身體上的癌細胞雖然被切除了,> > 精神上的苦悶,卻不能隨著手術刀的起落而煙消雲散。> > 在日本,稻盛和夫有經營之神之稱,他一生都在奮鬥,> > 經他親手創辦的兩家公司京瓷(Kyocera)和第二電電(KDDI)都進入世界500強。> > 事業上的成就以及對社會的功績都使他無愧於“神人”的稱號,但是億萬的財富卻不能夠讓他回答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 >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 兩個月後,稻盛和夫剛剛走出醫院大門,就邁進了京都圓福寺的廟門,他辭去了公司的一切職務,告別了風塵俗務,剃度出家,被賜法號“大和”。> 一生篤信佛教的他想通過修行,尋找到心中的答案。> > 在寺院裡,他不再是“神人”,而是成了一個和芸芸眾生一樣的普通僧人。> > > 雖然他擁有的金錢可以買下很多個這樣的寺院,但他在這裡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一樣的僧舍,一樣的衣服,一樣的食物,甚至身體尚未恢復,也要手捧托缽,到附近的人家,挨門挨戶地去化緣。> 那是深秋的一天,天氣已經有了冬天般的寒冷。> > 稻盛和夫身著青布袈裟,頭戴竹斗笠,光著腳,穿著草鞋,走進村落,一家一家地站在門前誦經、請求布施一些錢和米。> > 托缽化緣是一件苦差使,從草鞋裡露出來的腳指頭被瀝青劃破滲出了血,他強忍疼痛,化緣了幾個小時。> > 黃昏時,稻盛和夫拖著筋疲力盡的身體、邁著沉重的腳步踏上回程。> > 返回寺廟,要穿過一個公園的大片樹林。> > 風吹過時,便有很多落葉如蝴蝶一樣飛舞著飄落下來, > > 隱沒在地上厚厚的一層落葉里,融為枯黃的一片。 > > 眼前晚秋的悲涼,不禁讓稻盛和夫想到了人生的境遇,他忍不住嘆了口氣。 > > 這時,馬路對面一個正在掃地的老婆婆放下手中的掃帚, > > 徑直向他走了過來,伸手從裡邊的衣袋裡,摸出一枚一百日元的硬幣, 遞到了稻盛和夫的手裡,說道: > > “你是修行的出家人吧,你的肚子一定很餓吧, > > 這個你拿去,買點麵包什麼的填填肚子。”> > 當一隻蒼老的手,把一枚硬幣塞進手裡的瞬間, > > 稻盛和夫就像全身被電擊一樣,激動得全身顫抖, > > 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他體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感。 > > 也就是在那一瞬間,彷彿醍醐灌頂般, 他突然感覺自己開悟了,達到了一直所苦苦追求的幸福的境界。 > > 稻盛和夫後來描述當時的感受說: > > “那種感覺無法用語言表達,這就是幸福的至高境界。 > > 那種淚流滿面的幸福,不是用腦來感覺到的, 而是全身的細胞都能感覺到,這可能就是內心開悟的人能夠感受到的幸福” > > 不久,稻盛和夫就離開寺院,還俗了。 他現在有了新的使命,他要把一種活法和善的理念傳揚下去。 > > 如今,年已77歲高齡的他依然奔波在天上地下的旅途中, > > 奔波於人們心靈的世界裡。 > > 稻盛和夫最不缺少的東西,可能就是金錢。 區區一百日元實在微不足道,然而那個看上去生活並不富裕的老婆婆, > 卻毫不遲疑、也不見絲毫傲慢地對他人流露出的悲憫之心, 卻讓一輩子在錢海裡打交道的“神人”徹悟人生的幸福。 > > 在這個世界上,金錢對於人生的意義, > > 並不能以多少來衡量,關鍵是其中含有多少愛意與善念。 > > 感受別人的恩慈,接受別人的饋贈,也是一種存在的價值吧? > > 我們活在世上,需要溫暖別人,也需要別人的溫暖, 相互的心都有溫度,這個世界和整個人生, 才不會因絕望而失去意義。 > > > > > > 迴響:宋朝禪生和尚有一首詩曰: >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 >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 > 平安健康活著,是一種幸福。> > > > > > > >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