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8-21 07:55
關注民間投資連四季衰退的警訊
關注民間投資連四季衰退的警訊
總體經濟上,民間投資是很重要的項目,它不同於政府部門受限於國家預算,是來自民間企業對於未來經濟前景的一種看法,民間投資一旦暢旺,代表的就是有獲利機會,可以創造就業,能夠提升薪資水準。
回顧2008、2009年期間,來自全球金融海嘯的外部衝擊因素,我國民間投資年增率出現負15.8%、負18.2%的明顯衰退。隨著各國政府快速出手解決金融問題,以寬鬆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經濟反彈十分明顯,我國民間投資的腳步也跟著快步復甦,2010年的年增率達到33.8%。
隔(2011)年上半年承襲復甦的氣勢,民間投資年增率達到10.5%,這些數字僅能算是差強人意,一到了下半年,歐債問題一波波浮現,台灣外銷成長率大降,民間企業的投資意願開始下滑,當年第3季民間投資年增率負9.94%,第4季再衰退13.19%,今(2012)年第1季年增率是負9.03%、第2季還是負成長2.21%。民間投資出現連續4個季度的負成長,這是很大的警訊。
推動1個國家的經濟成長,最基本的源頭就是投資,一旦企業不投資,就不會有就業,薪水不會漲,就不會有足夠的消費。民間投資,是真正衡量台灣經濟原動力的指標。在台灣出口逐月負成長的現階段,希望各界共同努力,以投資台灣的實務作法,發掘台灣既有的優勢。
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劉奕成在《投資台灣:陸資來台面面觀》新書裡,提筆寫了一篇「被風吹著走,不如迎風揚帆」的文章,提醒國人,現在最好是迎風揚帆,趕快來鼓勵投資。劉董事長近年來投資文創產業,在電影領域國人看到的最早案例是《海角七號》,他代表金控業者勇敢投資導演魏德聖,不僅在《海角七號》中讓所有投資人都獲利,也讓魏導演可以在後來的《賽德克巴萊》電影,在資金方面撐得住。
然而,讓我們擔心的是,台灣目前的氛圍不佳,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日前投稿到報社的一篇文章:「原來我們什麼都不想要!」文中提及,現在國人要求薪水要高、物價要低,但對於有助於台灣經濟的投資活動,卻百般挑剔,「什麼都不想要。」
台商去大陸投資、台灣銀行業拓展大陸市場,許多人反對,會把台灣人的錢都帶到對岸去。但反過來政府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也有人反對,認為陸資來台將會發生「木馬屠城記」的際遇,至於投資可以帶來的本地就業和消費,似乎都被遺忘了。另外,許多人都用寬頻固網,希望有線電視系統的寬頻設備能早日升級,給消費者在傳統固網以外另一個選擇,但宜蘭食品(旺旺)集團併購中嘉寬頻欲規畫高達760億元的投資案,要把台灣的影像傳輸基礎設施提升,讓消費者有更多的機會享受數位匯流所帶來效益之時,卻有人跳出來說不行,延宕18個月仍然無法行動,導致業者舉步維艱,躊躇不前。
另一個例子,是博弈產業,澎湖開發案在公投中失敗,公開說成是「拒絕賭博進入原鄉」,實際上整個開發案是95%的觀光飯店以及5%的博弈業,是現代的休閒經濟發展模式。最好的個案就是澳門,澳門因為導入並規畫現代博弈產業,擺脫「賭博」的刻板印象,打造「全家休閒度假」的新模式,讓經濟成長率能夠經常維持在雙位數。新加坡在這方面也有成功的經驗。
王健全副院長說:「如果我們什麼(產業)都不想要」,就不應該再抱怨偏低的薪資,以及對經濟的無感,因為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我們已經選擇了淡定、樂天知命了!」,我們要說的是,沒有1個社會,沒有1個國家,可以對產業投資百般挑剔,但是又要求就業成長和所得成長,沒有這樣的社會,更沒有這樣的地方。
如果,民間投資或任何經濟開放被認為會有負作用,正確的作法是做好預先防治、設法排除或減緩可能發生的負作用,而不是聽到可能有負作用就什麼都不要,也就是「因噎廢食」。一個社會如果還是這樣的心態,那這個社會將會面臨非常、非常的麻煩。如此,如何讓我國的今年經濟成長動能再啟?如何讓民間企業重拾投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