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騎士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08-06 13:34

類似今日的古中國體育競賽項目

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如火如荼展開,一同認識古中國有哪些體育(娛樂)項目與今日的一些競賽項目相似的活動吧!
1033962
元,錢選《宋太宗蹴鞠圖》
1033963
北宋,蘇漢臣《長春百子圖》
「蹴鞠」 → 足球
蹴鞠,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球類運動。其最早的記錄可見於《史記‧蘇秦列傳》:「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鞠」也就是蹴鞠,又名「蹴鞠」、「蹴圓」、「築球」、「踢圓」等,說的都是用腳踢球的意思。蹴鞠起源於齊國都城臨淄,齊宣王在位時期(公元前319 ~ 前310年)已經盛行。漢代,更被視為「治國習武」之道。出身市井的漢高祖劉邦不但自己愛踢球,而且還專門在宮苑裡建造「鞠域」,也就是足球場。漢武帝劉徹還把蹴鞠列為軍事訓練科目,以提高將帥的身體素質和反應能力,將蹴鞠作為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質的手段。漢代還出現了研究蹴鞠運動的專著《蹴鞠二十五篇》,這也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體育著作。到了唐代,蹴鞠的制作藝術和運動技術都有了很大的改進,球變得更圓、更輕,而充氣技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發明。唐代分隊比賽,由原來的直接對抗轉為間接對抗,中間隔著球門,雙方各在一側,以射門數多者為勝,而且還出現了女子蹴鞠。女子蹴鞠不射門,是以踢球的技法取勝,也被稱為「白打」。唐玄宗李隆基、唐中宗李顯等都曾是當時的皇帝球星。宋代,蹴鞠變得更加興盛,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幅《宋太祖蹴鞠圖》,描繪的就是當時皇帝親身從事蹴鞠運動的情景。在球的制作方面,宋代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密砌縫成,不露線角」,制成的球要「正重十二兩」,「碎湊十分圓」……清代盛行騎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被譽為「馬上皇帝」,所以蹴鞠漸被冷落。
1033964
十五柱球 → 保齡球
「木射」是中國古代球類比賽的一個項目,亦稱「十五柱球」,唐代時創造。據唐陸秉編寫的《木射圖》一書介紹,木射「為十五筍以代侯,擊地球以觸之。飾以朱、墨字以貴賤之。朱者: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墨者:慢、傲、佞、貪、濫。仁者勝,濫者負,而行一賞罰焉」。這種比賽一般在室內進行,場地的一端設立十五個筍形平底的木柱,在每個木柱上分別用紅筆或黑筆寫一個字:用紅筆在十柱上寫「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五柱上用黑筆寫「慢、傲、佞、貪、濫」。參加比賽的人用木球擊打木柱,擊中寫有紅字的木柱為勝,有賞;擊中寫有黑字的木柱為負,受罰。可見,木射與保齡球極其相似。
水球比賽?
水球,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比賽項目之一。其實,在我國古代也有水球,宋代宮廷中就有水球比賽。不過,中國古代水球比賽與現代水球比賽有很大的區別。中國古代的水球比賽不是在水中賽球,而是把球投擲入水中,誰投得遠,誰就是勝利者。宋徽宗趙佶的一首宮詞《擲水球》便描寫了古代水球比賽的情況:「苑西廊畔碧溝長,修竹森森綠影涼。戲擲水球爭遠近,流星一點耀波光。」詞中描繪了球像流星一樣飛落水中,與粼粼波光相映。遺憾的是,除了這首《擲水球》的宮詞外,這項水球運動鮮有更為詳細的記載。
劍擊
中國古代有許多名劍,比如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劍。距今大約五千年前的青銅器時代,中國古人已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並制作出了非常尖銳和鋒利的青銅劍。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劍」達到了一個頂峰,以吳國、越國鑄的劍最為上乘,這就是《周禮‧考工記》中所謂「吳越之金錫,此材之美者也」。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劍等名劍都出現在這一時期。佩劍、練劍、擊劍成為當時社會的一種風尚。《後漢書‧馬廖傳》記載:「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此後,一種對抗的擊劍比賽也日漸盛行起來。曹丕《典論》中記述了他同鄧展的一次劍術比賽。一日,曹丕與奮威將軍鄧展談論劍法,曹丕認為鄧展所談技術已經落後了,鄧展則要求與曹丕比試。這時大家正在吃甘蔗,便以甘蔗為劍下殿較量。結果,曹丕接連三次取得勝利。唐代時,舞劍之風盛行,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描述的就是公孫大娘舞劍的絕技:「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到了唐朝末年,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傳統的刀、劍、冷兵器便在自衛、健身、雜技表演方面繼續發展,而未發展成現代擊劍運動。
1033965
明,商喜《明宣宗行樂圖》捶丸
捶丸 → 高爾夫球
捶丸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球類比賽項目,它是由唐朝「步打球」發展而來的。唐代盛行打馬球,但由於人多馬少,同時還兼顧女子柔弱的體徵,於是在打馬球基礎上又分化出一種運動危險係數相對較低、徒步持杖打球的競技方法,即為「步打球」。由於不善騎馬的女性也能參與這種步打球比賽,所以當時極為盛行。唐王建在其《宮詞》中的詩句:「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描繪的就是寒食節期間,唐朝宮女們進行「步打球」比賽的情形。步打球流傳到宋元時期,稱為「捶丸」。《宋史‧禮志》記載,每年三月,宋太宗趙匡義都要親自主持捶丸比賽。元人所著《丸經‧集序》中載:「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上行下效,宋時民間「捶丸」比賽極為流行。元代,已經有了關於捶丸(步打)的詳盡規制方法的專著《丸經》。根據《丸經》記載:捶丸是在空曠地上畫一球基,離球基七步至百步做一定數目的球窩,旁樹彩旗,用棒從球基擊球入窩,以用棒數少或得穴數多的一方為勝者。從所記場地、運動用品、競爭人數、競賽方式、裁判規制等方面來看,與現代的高爾夫球很相似。
【詳見】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08/04/c_123527230.htm
m-qjvw1Y-ws&feature=related&autoplay=1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