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 禁止登錄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8-01 16:45

IMF:人民幣匯率低估幅度為5%-1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出警告,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最大外部危險就是不斷惡化的歐元區危機。一旦歐元區崩潰,中國經濟也將陷入危險。
對此,國內經濟學家并不完全認同,觀點不一。中銀香港高級經濟師黃少明向南都記者表示,鑒於歐盟是我國最大貿易伙伴,如果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中國出口將遭遇更大的打擊。但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金融研究室主任易憲容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認為,中國出口占G DP的比重已經大大下降,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并不大。
“我覺得歐債危機給中國帶來的沖擊不會再蔓延了。”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認為,未來局勢不會繼續惡化。
IMF警告歐洲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出警告稱,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最大外部危險就是不斷惡化的歐元區危機。一旦歐元區崩潰,中國經濟也將陷入危險。其表示,若歐元區滑向更深危機,中國出口需求也將受到重創,因為歐元區是中國出口的重要市場。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率已經達到3年來最低,第二季度增長率為7.6%.
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6月份的出口額出現今年以來首次下降。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其新宅銷售量也出現一年多來最大幅度下降,6月份房價也在降低。德國商業信心指數下降至2010年3月份以來最低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之所以對世界前四大經濟體發出警告,源於西班牙借貸成本飆升到歐元時代最高水平(7.7%)。法國總統奧朗德呼吁歐元區國家領導人加緊對歐洲銀行系統改革,以支持西班牙。
IMF發出警告是否意在施壓各國馳援歐洲?“沒有那么多陰謀論。”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金融研究室主任易憲容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表示,“這只是該組織的一種觀點和意見,供參考就行。”
“歐債危機不是靠外部救援能解決的,主要是歐元區內部不夠齊心協力。”易憲容說,“歐洲自己都沒有下決心解決,中國支持也沒用。”
對中國經濟沖擊或有限
而且,對於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到底有多大,各方亦無定論。易憲容表示,歐債危機主要影響中國出口,但中國出口占G D P的比重已經大大下降。出口下滑的影響在廣東等地比較明顯,但對內地、中西部地區影響不大。
“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已經顯現出來了,中國經濟連續幾個季度下滑就是體現。雖然中國經濟有結構性問題,但主要是周期性因素也就是國際環境的影響,而其中主要就是歐債危機。”中銀香港高級經濟師黃少明向南都記者表示,“如果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中國經濟受到的沖擊也會加重。”
不過,黃少明也認為,歐債危機主要是影響中國的出口。歐盟是我國最大貿易伙伴,如果危機進一步惡化,中國對歐出口有可能負增長。此外,歐債危機惡化影響整個世界經濟,那么也會間接影響我國與其它國家的貿易。
“其實歐債危機對中國的直接影響并不是特別大,中國經濟主要面臨的問題在國內。”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院長蔣先玲教授表示,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較高,產業結構存在不合理,當外需減小時,中國的企業就會有明顯的痛感。企業訂單大幅銳減,經濟轉型迫在眉睫。
“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其實可以把歐債危機當成一個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時機。在歐美經濟不振的情況下,我們正好喘一口氣,主動放慢經濟增長速度,利用這段時間推動經濟結構轉型。”
“我覺得歐債危機給中國帶來的沖擊不會再蔓延了。”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認為,未來局勢不會繼續惡化。他預計中國經濟會在今年四季度開始全面回暖,一路高歌進入2013年。
匯率和貿易失衡
加劇全球經濟震盪
繼上周發布報告稱人民幣由此前的“嚴重低估”轉為“中度低估”后,本周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周一再發報告稱,人民幣匯率低估幅度為5%-10%.同時警告稱,匯率和貿易失衡正在導致原本就非常脆弱的全球經濟震盪加劇。
該機構在報告中稱,盡管危機爆發以來失衡現象逐步得到糾正,但若不果斷采取政策行動,預計全球外部失衡問題及由此引發的經濟脆弱程度可能遠遠高於理想水平。IM F的這份新報告旨在創建一個衡量匯率、經常項目、外匯儲備以及其他關鍵經濟指標失衡程度是否足以威脅全球經濟的全面國際化標準。
在計入各類緩釋因素后,IMF預計,人民幣匯率低估幅度為5%-10%,歐元被高估0%-5%,而美元被高估0%-10%.
IM F在報告中稱,外部失衡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外匯儲備積累和資本項目管制所驅動和維持的,需求的再平衡要求盈余地區的實際匯率升值。IMF在報告中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德國應允許國內通貨膨脹率上升,中國需允許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等。
對此,中銀香港高級經濟師黃少明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表示,人民幣已逐漸接近均衡匯率。但美國人認為 人民幣仍然被低估,而IM F的觀點一般與美國人相近。而最近IM F對人民幣匯率的措辭改變,反映了他們看到了市場變化,至少說明人民幣低估的幅度正在減小。
就走勢而言,黃少明認為,最近人民幣穩中偏弱。由於我國出口增速下滑,且FD I連續7個月負增長,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小。而且,美元同期走強。對美元來看,人民幣是貶值。但對其他貨幣,人民幣仍在升值。未來則取決於國內和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預計人民幣兌美元有升有貶,雙向波動機會更多。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