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層肉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7-10 14:34
看問題/大陸6月CPI及PPI雙降 通縮陰影浮現
看問題/
大陸6月CPI及PPI雙降通縮陰影浮現
2012年7月10日 11:55
綜合報導
中國 6 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 (CPI) 按年升幅大幅回落至 2.2% ,創 29 個月來新低,亦略低於市場預期的 2.3% ,按月計算亦下降 0.6% ;反映上游物價的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 (PPI) ,按年降幅進一步擴大至 2.1% ,按月亦下跌 0.7% 。
從利好層面看, CPI 及 PPI 持續下行,中國逐步擺脫通脹危機,更為宏調政策提供更大放寬空間;但現時中國經濟增長持續疲弱,亦引發了市場對通縮降臨的擔憂。在國內外經濟整體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國料延續政策放鬆步伐,且不排除繼續降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
香港《明報》報導, 6 月份 CPI 按年錄得 2.2% 升幅,比 5 月份的 3% 大幅回落,亦是 2010 年 1 月以來低位,從按月變化看,內地物價已連續 3 個月呈下行趨勢,且降幅擴大;同時, PPI 按年變幅已連續 4 個月為負數,按月也持續下滑。從兩者近月走勢來看,若下行持續,則中國經濟有從通脹走入通縮的可能。
6月中國CPI同比上漲2.2%,創下了29個月的新低。
同時,鑑於人行上星期四突然宣布減息,為月內第 2 次,令市場普遍預測中國第 2 季 GDP 或會甚糟,進一步令通縮風險和經濟疲軟的憂慮升溫。
分析認為,食物價格近期一直下降,是 CPI 創新低的因素,其中去年被視為通脹「元兇」的豬肉價格,按年大減 12.2% ,按月亦跌 1.6% 。蔬菜、水果及水產品價格也同樣按月下降。按照走勢,市場預計 7 月份 CPI 甚至可能會回落到 2% 以下,通縮苗頭顯現。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便指出,如果內地經濟增長繼續疲軟,導致需求放緩、廣義貨幣 (M2) 增速偏低,以及食品價格繼續下滑和輸入性通脹壓力減輕的話,便有可能出現通縮。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本報稱,一旦陷入通縮,意味著民眾消費意欲低迷,中央視為主要拉動經濟手段的內需將嚴重不振,影響到企業不能擴張甚至收縮規模,更遑論向銀行借貸。
他警告,如果不及時刺激經濟,第 3 季一定會有通縮陰影;屆時中央只有再度依賴新一輪財政刺激政策來維持增長,重複金融海嘯後的多花錢、硬投資模式;然而,一旦供賴政府財政硬撐去擴張固定資產投資,保住經濟增長的力度用畢,民間消費與投資意欲未能及時復蘇,則通縮只會惡化及持續更久。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現時便提出通縮憂慮是杞人憂天。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在微博的評論稱, CPI 快速回落說明物價上漲的壓力進一步消除,不過,由於 CPI 增幅依然還是正數區間,因此不能由此判斷中國經濟已經陷入通縮。但他認同,經濟回落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溫總才會提出要加大預調微調政策。
《星島日報》報導,中國通脹急回,中金發表評論稱,通脹壓力已完全緩解,短期內無反彈壓力,不會對政策放鬆構成阻礙。並預期 7 月通脹將降至 1.6% ; PPI 將降至負值的 3% 。中金認為,央行在1個月內兩次減息,貨幣政策明顯向穩增長的目標傾斜,料 7 月份還有下調準備金率的機會,且下半年還將再減息,未來亦會適度增加基建投資。 中國 6 月 CPI 大幅回落,暗示實體經濟需求不振,經濟憂慮蓋過上周減息的刺激作用,投資者亦轉而擔心內地可能走向通縮。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來看,中國的通縮已比較嚴重,未來對抗通縮需要推出更強更有力的政策,特別是加大政府的投資。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 6 月食品價格按年漲幅為 3.8% ,遠低 5 月的 6.4% ,這是推低通脹的主要動力。其中, 6 月豬肉價格下降 12.2% ,對比 5 月錄得輕微下降 0.6% ;鮮菜價格上漲 12.1% ,亦遠低於 5 月的 31.2%。
統計局數據並顯示, 6 月通脹按月下滑幅度達 0.6% ; PPI 按月下滑 0.7% ,跌幅均顯著擴大。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稱,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明顯回落、內地農副產品及工業品價格逐步下跌,是通脹大幅回落的兩大因素。例如,銅鋁鉛鋅及石油價格從 5 月至今跌幅便逾 20%。
去年各月,中國通脹均在 4% 以上高位徘徊,並在 7 月達到高峰 6.5% ,去年全年通脹達到 5.4% 。但在決策層緊鑼密鼓調控下,至去年 12 月回落至 4.1% ,到今年 5 月再下滑至 3%。
面對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認為,減速在意料之中,今年「保 8」應無大礙,政策調控不必操之過急,他建議要維持「溫水煮蛙」的調控方式,直言1個月兩次減息作用有限。賀鏗說:「就像一個人感冒了,咳嗽的時候沒有趕緊吃藥,等到發燒了突然加大藥量並不合適,必需要讓身體機能有個恢復的過程,這需要時間。」他認為調控的方向是對的,但調控政策毋須這樣逼不及待。
經濟學家預計,第 3 季度 CPI 漲幅將進一步下降,國內生產總值 (GDP) 溫和回升,下半年繼續降息和降低存準率的可能性較大。
香港《文匯報》報導,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兩大因素導致了 CPI 漲幅大幅回落。其中一大因素來自國際市場,今年以來,世界主要大宗商品衝高回落,包括農副產品及銅鋁鉛鋅的價格、石油價格大幅下跌,跌幅從 5 月份開始達逾 20% 。另一因素則是從國內看,去年 8 月以來,生豬、蔬菜、農副產品以及其它工業品價格逐漸下行, 6 月份達到兩年來的新低點。
對於未來價格趨勢,周望軍認為,目前糧食價格保持基本穩定,隨著天氣轉暖,蔬菜價格連續出現較大幅度回落,而工業品中,汽油、柴油、鋼材、煤炭等主要生產資料價格都低於去年同期,因此價格回落趨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他強調,價格大幅回落並沒有超出預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表示, CPI 快速下行充分反映出前期經濟自發收縮強度。「下半年經濟雖然有希望小幅回升,但物價水平在第 3 季將大幅走低。根據7月份各項因素預測, CPI 可能進一步回落到 1.7%。」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也指出,中國經濟通脹下滑趨勢高於市場此前預期。若 CPI 仍按目前的速度繼續下滑,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面臨通縮風險。 (註:通縮,即通貨緊縮,表現為商品和服務的總體價格水平連續下跌,直接原因是供過於求。) 此前,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就提出,受國內外市場需求萎縮的影響,中國下半年出現通縮風險的概率較大。
中國政府此前確定「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政策基調,隨著通脹大降,經濟學家預期,今後政策料將將更多著墨於穩增長和調結構,在國內外經濟整體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國料延續政策放鬆步伐,且不排除繼續降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