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3/00/30005.jpg)
-
東瓜不拜 發達公司協理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4-24 08:40
證所稅案政院週四定案 券商嘆苦日子來了
證所稅案政院週四定案券商嘆苦日子來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中廣新聞網)2012-04-2408:14
證所稅方案政院週四定案券商嘆苦日子將來臨(張佳琪報導)
證所稅方案,行政院院會最快本周四通過,如果沒有太大的意外,很可能就是以財政部提出的方案過關。這讓券商急壞了,主管機關金管會持續跟行政院表達意見,希望至少能夠爭取到「證交稅調降」,或者是「期所稅」與「期交稅」擇一開徵,不要同時課徵。
券商公會還特別整理出相關數據、資料,做成說帖,跟相關官員、立委溝通證所稅實施對台灣資本市場可能造成的衝擊。券商公會理事長黃敏助指出,財政部的證所說方案對資本市場影響真的很大,台灣的證券市場是非常淺碟的市場,整體GDP規模大約14.15兆,是以出口導向的經濟體,且股市結構以散戶為主,散戶交易金額占了65%,法人只占35%,散戶的比重遠高於內外資。而散戶的換手率也高,和其他國家的股市結構不一樣。
他說,散戶在台股的週轉率達到120%,交易進出很頻繁,所以證券交易法實施以來,散戶平均每年可以貢獻大約650億的證交稅,這穩定的稅收,其實就隱含「資本利得」的概念。黃敏助說:「從九十六年起,上市公司的市值到一百年為止,整體上市公司市值五年來是減少的,也就是說,投資人基本上是虧錢的,但是證交所就已交了5240億」。
也正因為散戶進出積極,無論賺錢或賠錢,都會設下停損、停利點,然後繼續換股再操作,所以才能穩定貢獻國庫稅收。黃敏助指出,如果真的要實施證所稅,操作最積極的大戶、大股東勢必難逃被課稅,這些人都是創造台股流動性的關鍵,預期未來台股成交量將因為部分大戶的退場大受影響。
沒有量就沒有價,從財政部開始研議證所稅議題以來,股市從二月份的8170點起跌,目前指數位置低於7500點,波段跌幅超過7%,成交量也由1400多億萎縮到目前的600多億,減幅超過五成。外資轉為賣超,顯示證所稅對資本市場的衝擊。黃敏助說:「最近量只有7百億,萎縮了50%,情況非常嚴重」。
大戶和大股東當然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從資本市場賺到的錢,就這麼被政府課稅,可以想見,往後市場上將是「人頭戶」和「假外資」橫行。最近營業員全都忙著幫自己手上的大客戶找人頭戶;這一陣子,市場上也出現許多招攬大戶到境外開戶的業務人員,他們親自來台提供大戶服務,協助他們化身假外資。
因此,證券公會副理事長長葉公亮直言,證所稅是陷廣大投資人於不義。葉公亮說:「一定因為利之所趨,大家會去歸避,在此情況下,這個政策講白一點是陷投資人於不義,這是政策所造成的」。
沒辦法找到那麼多人頭戶,或是實力不夠無法化身假外資的投資人,勢必要繳稅,那麼,成本認定就是一大問題了。相同種類的股票如果在不同時間買賣,到底是先進先出還是後進先出呢?以及,整批買進、分批賣出時,手續費、借券費、融資融券利息等費用該怎麼分攤?而且券商怎麼提供這些資料給客戶也是一大難題,因為許多投資人是同時擁有多個證券帳戶的。黃敏助說,幾百萬的股民因應新制,必須自行計算三年損益以利申報,整個措施影響的人數絕對不是財政部所說的1萬多人,而是百萬人。「黃敏助:證交所最近規劃要實施逐筆交易,現在台股是分盤交易,每二十秒撮合一盤,以後逐筆交易,筆數將會更多,對投資人來說要申報證券交易所得,就會非常麻煩」。
對券商來說,營運壓力一定會升高。群益證券總經理周康記表示,第一線的營業員目前都感受到大戶陸續在退場、信用交易規模在縮減,信用交易是券商獲利重要業務,如果成交量長期偏低,券商就有賠錢的壓力,長期下來一定會裁員。周康記說:「對啊,量縮的話,獎金沒了,如果是領基本薪資的員工到時該怎麼辦?以券商來講,我給你基本工資但你沒達到,那我怎麼辦,只好慢慢.....(會裁員嗎?)當然會,到時還是會啊,一定的,這是難免」。
周康記說,群益的經紀業務現在還算賺錢,但是量能如果一直那麼低,未來一個月的經紀業務要賺錢的難度就高了。像群益證券規模這麼大的券商,基本上,日均量起碼要800億才能夠打平,就別說中小型券商的日後營運壓力有多大了。因此,周康記不諱言,券商以後的日子會很苦!
事實上,證所稅還沒上路,各家券商就陸續採取各種精簡措施,提早開始節省成本,這種cost down的壓力也只有營業員才能明顯感受到。許多營業員甚至悲觀地預期,再這麼下去,證所稅還沒實施,公司就得裁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