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聯合耐隆 發達集團副董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1-21 09:46
英特爾概念股 本季趨保守
【經濟日報╱記者劉利貞、謝佳雯、曾仁凱/綜合報導】 2012.01.21 02:50 am
泰國洪災導致硬碟供應短缺進而影響電腦銷售,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上季的獲利仍優於市場預期,英特爾並預測,本季營收可能超越分析師預估。
進入傳統淡季、加上硬碟短缺的烏雲尚未完全消散,法人圈預估,PC供應鏈本季營收將低於去年第四季,季營收衰退一成上下,英特爾的預估值貼近市場預期,PC產業的好消息可能還得再等一等。
PC產業指標英特爾、微軟上季財報符合預期,但缺乏驚喜,投射出PC市場「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現況。英特爾概念股包括宏碁、華碩、廣達、仁寶、和碩、緯創等PC供應鏈,以及南電、鴻準、立錡、致新等零組件廠商,還有封測廠日月光等。
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表示,就生產問題而言,泰國水災的影響可能在1月份和2月觸底,可能造成第一季和第二季庫存回補,接著下半年銷售量上升。泰國水災使庫存水準下降,但並沒使消費者無法購得PC,「地球上每個人,只要想買PC就可以買到PC。」
英特爾去年第四季淨利33.6億美元(每股64美分),優於前年同期的31.8億美元(每股56美分);扣除一次性費用不計,每股盈餘達68美分,優於FactSet預估的61美分。上季營收銳增21%至139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37億美元。
由於泰國洪災造成硬碟短缺,影響PC與其他產品出貨量,英特爾上月把第四季營收成長預測從26%下修至19%,但19日公布的財報表現超乎預期,受PC市場疲弱的衝擊明顯比微軟輕微。
英特爾同時發布本季財測,預估營收將落在123億美元至133 億美元,有機會超越分析師預估的12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營收亦為128億美元。
英特爾財務長史密斯說,今年營收成長率可望呈現「偏高的個位數」,主要靠開發中經濟體的消費者需求和企業的採購支撐,將抵銷受歐債危機拖累地區的需求減弱,新興市場的需求是上季營收增長的主因。
史密斯表示,隨著PC價格下滑,更多人有能力購買內建英特爾晶片的產品。過去在中國要買一台電腦,平均得花175周的收入,如今只要八周。但成熟市場的銷售料將持續走軟,特別是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