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95/19596.jpg)
-
倩女幽魂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2-27 13:50
金融產業訊息
金融股中以壽險股對貨幣升貶值敏感度最高
整體壽險公司目前海外投資比重佔可運用資金約在35%~45%間,海外投資部位除面臨投資標的賺錢與否,匯率之波動也將影響損益,因此避險策略是否得宜將影響公司獲利狀況甚鉅。
壽險公司的避險方式主要有三種:傳統型避險工具(Currency Swap、NDF)、一籃子避險(proxy hedge 或basket hedge)、自然避險。傳統型避險是與銀行訂定避險合約,以支付一筆固定的成本來換取一段期間內的匯率穩定保障,等待避險契約到期後再進行續約,此部份一但簽約後損益直接進入損益表,而由於壽險公司之海外投資皆以長期持有為主,故業者主張建立外匯準備金制度,以使避險措施較為彈性。
金管會通過外匯準備金制度,並搭配六大措施一併實行
外匯準備金每年依據國外投資部位未避險部位提存0.5%的外匯準備金,列在負債向下,每個月匯損部份分為兩部分認列,50%放在損益表底下,50%可用外匯準備金沖抵,但全年沖抵不可以超過前一年年底外匯準備金的80%,且外匯準備金超過前一年的30%時,需逐步開始恢復原先避險部位。並提出六大措施一起搭配施行
包含:1). 須揭露有無使用外匯準備金兩種EPS;2). 須建立完善避險措施;3). 必須配合會計師以及內控稽核審查;4). 節省之避險成本不得發放為董監酬勞;5). 公司應就每年依照保險業各種準備金提存辦法所計算之特別準備金
增提數並限制其盈餘分配。另在公司當年度有盈餘之前提下,應就國外投資評價利益之ㄧ定比例增提特別盈餘公積;6). 強化清償能力:壽險業應在3 年內至少一次就已節省之避險成本部分作為盈餘轉增資,以強化其資本。另公司應持續檢討股利政策,股利之發放應以盈餘轉增資之方式為原則,以達厚實資本及提升保險業清償能力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