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 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2-08 22:39

陸城鄉收入差距達3.23倍

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天發表的「城鄉一體化藍皮書」顯示,大陸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值,由1980年的2.5倍,升至2010年的3.23倍。
由社科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的「統籌城鄉發展改善民生,建設小康社會」研討會及2011年「城鄉一體化藍皮書」發表會在北京舉行。
藍皮書指出,1980年以來的30年間,大陸城鄉收入差距只有少數年份出現縮小,如1980至1983年是城鄉收入差距急劇縮小的幾年,1994至1997年是收入差距小幅縮小的階段,其他絕大多數年份的城鄉收入差距都不斷拉大。
藍皮書說,如1984到1994年和1997到2009年,基本上城鄉收入差距都是逐漸拉大的趨勢,尤其是從2002年以來,收入差距一直都在3倍以上。
藍皮書指出,這一收入差距已經達到國際公認的結構失衡程度。
一般已開發國家的城鄉收入差距約在1.5倍左右,開發中國家則略高一些,在2倍左右;如果超過3倍以上,代表收入城鄉差距過大,結構失衡。
藍皮書表示,大陸目前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但這一時期也是城鄉化發展的高速時期,隨著快速城鎮化,城市與鄉村持續競爭資源、投資、能源、產業佈局,城鄉矛盾也隨之而生。
而城鄉矛盾的主要面向包括收入、教育、醫療、就業、消費、公共投資等。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指出,城鄉收入差距大和經濟發展水準有一定的關係,例如大陸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好,差距較小,反之,西部地區就差距較大。
魏后凱說,城鄉收入差距也與城鄉固定資產投資有關。大陸城鎮人口不到50%,但吸納了87%的固定資產投資,大都市不成比例的問題特別明確。
另外,藍皮書調查大陸160個鄉鎮、184個村莊的 1913戶農戶,顯示絕大多數農民對城市生活充滿嚮往,而且愈大的城市對農民愈有吸引力,只有極少數農民願意自己的下一代仍在農村生活。
調查也指出,大陸農民對土地的期望已經開始走出土地是保障、是命根子的傳統觀念,土地逐漸成為農民獲取收入的來源之一,成為產權觀念的一部份,農民願意將土地以轉包、出租、入股的方式流轉出去。超過一半農民希望國家徵用土地,唯一的要求是得到合理補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