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哥 放長假2轉待命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1-29 18:26
產業續航力面臨嚴峻考驗
自2008金融風暴、2010歐債危機接續肆虐全球以來,各國產業發展均面臨重大考驗。例如日本業界飽受出口市場不振、日圓升值折磨,又驟遇311大震與10月泰國大水淹廠的池魚之殃,簡直流年不利到極點。至於台灣,製造領域出現所謂四大「慘」業,亦即合稱3D1S的TFT-LCD、DRAM、LED與太陽能;品牌方面,先後榮登台灣國際品牌價值王座的宏碁與宏達電,前者因義籍前執行長蘭奇應變不佳,營運自雲端滑落,後者近期則罕見大降第4季財測,令市場大驚!
因何在昇平時期為台灣締造出口佳績的部分科技業,竟然如此不敵客觀環境的劇變?追根究柢,政府「數大就是美」的發展訴求、業界追逐流行卻扎根不深的積弊,是為兩大癥結,銀行低利融資則是推波助瀾者。
在政策方面,以往台灣經濟奇蹟是靠出口締造,因此歷任政府推動產業升級以提升國際競爭力時,首重可創造大規模投資、就業與產值的產業。以經濟部在2002年擬定的「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為例,兩兆係指未來產值分別超過新台幣一兆元的半導體產業及影像顯示產業,其中影像顯示產業的第一階段以平面顯示產業為發展重點。工業局成立半導體產業推動辦公室,積極建構台灣成為全球半導體重要IC設計、開發及製造中樞,進而掌握周邊系統規格發展,提升我國相關產業的附加價值;工業局也成立影像顯示產業推動辦公室,推動上、中、下游產業合作,發揮國內顯示器廠商之總體力量,創造IC產業之後下一個明星產業。
這種「數大就是美」的產業取向,給予業界可觀的政策優惠,很容易激勵業者一開就是10年投資數千億元的大支票,圈地設廠、大舉徵才,反映在產值、就業與出口額上,都可收立竿見影之效。
任何產業政策,旨在追求美好的願景,但藍圖裡沒提到的是產業競爭的殘酷現實,如今淪為「慘」業的DRAM與面板,均為當年「兩兆」的要員。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雙D技術皆非原創,台灣業者藉技轉起家,先有高額權利金與專利侵權之干擾,後頻遭低價傾銷與聯合訂價之官非,復因產品標準化、母國市場不夠大而易受景氣循環衝擊。「雙D」實可謂贏面子(產值超越)輸裡子(累虧很大)。
DRAM產業「燒台灣人的大錢,為外人代工當苦力」的結構性失衡由來已久,規模較小者早早含淚收攤、整併、轉型,因而避開這一波大災。賭性堅強者不信風光喚不回,不斷以債養債;有富爸爸支撐者,不斷伸手要錢,終致茍延殘喘到「壯士應該斷腕,又大到不能倒」的兩難境地。根據本報專題統計,過去10年間,台灣5大DRAM廠的固定資產購置累計高達9,048億元,期間雖創造了1.726兆元營收,卻累虧2,023億元,這還不包含減資之後的虧損數字。
面板業風光時,由傳產跨足科技的企業主,視面板為百年難得一遇的產業,數百億聯貸被公司當成大喜事在辦,聯貸行高層親臨感謝借貸方為銀行創造業績,企業主則饗以美酒佳餚與悅耳樂音。曾幾何時,大尺寸面板業從最多6雄爭立,幾經整併,而成為今日兩大兩小「苦撐待變,再併困難」的局面。根據本報記者統計,過去10年,四家大尺寸面板廠創造了6.535兆元營收,但兩大賺的錢不足以彌補兩小虧損,因此整體累虧287.41億元,長期負債總額高達3,929.18億元。
業者在商言商,景氣好時沒人願意談合併,等撐到「黃河邊」,再哭喊政府救命。但產業結構既是如此失衡,除非產官破釜沉舟,勇於承受產業再造的劇痛過程,齊心扭轉本大利小的積弊,否則救得了一時,也救不了一世。至於業界寄望甚深的大出海口-中國大陸市場,於今有民族面板廠的經營困境要顧,恐怕也遠水救不了近火。
熟悉面板業發展史的專家即指出,日商Sony、美商蘋果明知三星、夏普是自己的勁敵,但當年Sony選擇與三星合資蓋面板廠,近期蘋果又選擇夏普為電視面板的第二來源(主供應商為韓國LGD),寧可與虎謀皮,也不願把沒有品牌包袱的台灣面板廠列為首選,深究其因,台商必然有「技不如人」之處。
說到「技不如人」,研發創新扎根不夠、專利布建不深,的確是台灣科技業的一大痛腳,更遑論掌握規格制定的發語權。不論是代工或品牌,不論是舊雙D或新興綠能產業,抄短線砸錢擴產與削價行銷容易,背後若無堅實的研發創新、擇善固執的耐久力,以及知過能改的決斷力支撐,必然經不起現實的考驗!
面對雙D「慘」業危機,為政者固然不能坐視不管,畢竟攸關數十萬從業人員與家庭生計,但應視其為當頭棒喝。未來萬不可再貪戀「數大就是美」的經濟進補模式,更當以變局的試煉,做為思考「製造/服務業資源重分配」的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