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8-11-26 16:50

11/27號傳真稿筆記(丁予嘉)

丁予嘉觀點》先救金融 信心才會恢復
近來,攤開報紙,不論是經濟新聞或是政治新聞,完全沒有好消息,愈看愈鬱卒。美國的民間消費在10月分創下8年來的最大跌幅,衡量通貨膨脹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竟然下跌百分之一,這簡直是通貨緊縮了嘛。美國人的儲蓄率也令人驚訝的成長到7%,倘若,你懂得一些總體經濟學的話,把這幾次數字合起來看,你就知道這次的衰退,非同小可。
再給你一些前所沒有的消息,美國三大汽車龍頭要求財政部紓困,連豐田汽車都減產、裁員;世界級的石油大廠(BASF),暫時關閉80座生產基地;不分產業,每天都有公司行號宣布裁員,準備過冬;這是什麼時代了,還有海盜公然搶劫油輪漁船。
鏡頭拉回台灣,我們的政府也從善如流,加入降息減稅行列,明年初,每個人也都將有個紅包-消費券。這項刺激消費的方法,雖然不如我前兩周建議的:消費退稅,但也差強人意,效果可期。即使如此,明年經濟成長率能否保住2%,還是未定之天。
其實,我也有些方法,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這波的全球金融大海嘯,顧名思義,就是金融問題。這個金融問題,其成因及影響,我曾多次闡述,故不在此贅述,因為金融體系出了問題,連帶影響到實質面的經濟,是我們正在經歷的危機。這也和其他各國一樣,如何走出泥淖?才是當務之急。根本癥結就在金融。我的意思是:先救金融,信心才會恢復;先救金融,實質面的經濟才不會加速惡化;先救金融,身體的血液才會暢通,腦袋、四肢才有充足的氧氣,整體經濟才不會恐慌,才會動起來。
我認為,財政部應大力幫忙台灣的金融業,經由購買金融機構發行的特別股,注入資金,使銀行不收傘,使企業需要的資金有地方去借,如此一來,配合消費券的發放,實體經濟及金融體系才能得到舒緩,經濟才可能恢復正常。
特別股並不涉及經營,政府亦可收取利息,而銀行及他類金融機構也藉此得到流動性,不論是增加貸款或投資,都是極為有力的強心針,倘若,政府真的這樣做了,我保證金融股股價,領先起漲。
當金融股的股價回到一倍的股價淨值比,產業股、電子股的股價才會跟漲,當加權股價指數回到6500點左右時,你擔心民間不消費嗎?你擔心經濟會步入蕭條嗎?
聯合報╱丁予嘉(國票證董事長)081126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