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宰 發達集團專員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0-09 23:54

基本面穩 亞股 搶當反彈先鋒

工商時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受歐美債務風暴波及,新興亞洲今、明年度的經濟成長率均遭亞銀下修,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本益比修正至10.1倍,不過,目前亞股評價已低於2000年科技泡沫與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之時,價值面修正已趨近飽和,一旦國際負面因素陸續排除,業者看好體質最佳的亞股仍將是反彈先鋒。
摩根富林明JF亞洲內需主題基金經理人王浩指出,亞洲無論國家、銀行或企業體質均遠勝歐美,大部分亞洲國家對歐洲的曝險部位均低,受歐債影響相對有限。
歷經本波急跌,目前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本益比已修正至10.1倍,僅高於金融海嘯期間的7.7倍。據摩根富林明投信整理,在亞股本益比僅10~11倍時間點進場,其3個月及6個月平均報酬可達8.2%及16%,後一年漲幅更達37%。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新興亞股雖出現不小回檔,事實上外資賣超幅度已大,但亞洲企業獲利基本面並無太大改變,一旦投資信心穩定,隨時都有反彈機會。就產業類別觀察,因當地貨幣貶值有利於產品出口,外銷企業更因而產生匯兌收益,因此台、日、韓科技股反而受惠,加上部份零組件與半導體等電子上游族群股價修正幅度已達滿足點,在基期低的前提下跌勢有限。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